
大家好,我是連木理。之前寫了愛在三部曲的第一部,今天要談談第二部。
第一部影評戳這裡:《愛在黎明破曉前》
在開始之前,我想先說說三部曲的背景。
三部電影分别是在1995、2004、2013年完成,每次間隔九年,電影中對應的也是同樣的九年,戲裡戲外時間是重合的。導演理查德以及兩位演員,他們都等了十八年,據說還會在下一個九年後出第四部。
導演理查德實在是一個神奇的人,好像總喜歡和時間賽跑。他還有一部電影叫《少年時代》,這部電影拍了12年,記錄一個少年成長為大人的過程。以後有機會也會分享這部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呀!
下面就進入正題,說說影片吧。

《愛在日落黃昏時》,如上面所說,是九年後的故事,在我看來,它比第一部更能激發内心的情感,或許是因為時間的鋪墊,以及情感的爆發。
這部分我也讀了劇本,和第一部一樣,全片話痨,台詞依然是那麼精彩,看完之後,迫不及待看下一部;之後再讀完劇本也是,可惜第三部沒出劇本。
第二部的故事同樣可以很簡單的概括,九年以後,男主傑西成為出版作家,來到巴黎宣傳新書,女主賽琳得知後前往,二人終于再次相遇。
間隔九年,兩人沒有見面,此時賽琳從23歲變成32歲,傑西也已結婚生子,再相見時,會是怎樣的心情呢?
九年前,他們約定半年後再到火車站相遇,彼此沒有留聯系方式,就如此浪漫地告别。等到約定的日子,賽琳卻因為祖母葬禮無法赴約,傑西在維也納等待許多天,兩人都十分痛苦,卻無法聯系彼此。後來傑西把這段經曆寫成書,一直到九年後,二者才終于相見。

起初相見的時候,彼此禮貌,互相問候,好像都過得很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他們依然相談甚歡,宛如兩個知心老友。
然而慢慢地,他們向對方說出自己的痛苦,愛情、婚姻、生活……原來,不管是結了婚的傑西,還是有男友的賽琳,他們好似都再難以體會到“愛”,因為九年前的邂逅,他們都獻出了自己所有的愛和浪漫。

那麼智慧開朗的他們,卻有太多不可言說的抑郁。二人的情緒終于爆發出來,卻因此,他們又再次連接在一起。
賽琳說:“一個人如果不需要糾結于過去,那回憶将會是美好的事……認真想想的話,回憶永遠沒有結束的一天。”
他們最初的相遇,實在是一段美好的回憶,但卻會因為彼此無法再相見、或者因為後來的生活不再那麼美好而感到痛苦,他們把這段記憶藏起來,為了不讓自己難過,也把自己曾經的浪漫藏起來,他們好像不再相信愛情。

賽琳向傑西宣洩到:“我在看了你那本該死的書之前還好好的——它把一切搞得天翻地覆。這書提醒了我,自己之前是個真正浪漫的人,對一切都充滿希望,而現在自己變得不相信任何有關愛情的東西了。”
而之後傑西也說:“愛情該比責任更重要。我必須告訴你,那天你沒有出現之後,我就跟愛情的浪漫說再見了。我在抗拒它。”
說實話,看到他們這場對話時,我内心感到震撼,那種真實感給我的震撼。傑西和賽琳,他們都是兩個如此真實、如此鮮活的人啊。之前我說第一部《愛在黎明破曉前》,它終究是浪漫的;但我要說第二部《愛在日落黃昏時》,它是現實的,哪怕這種相遇、長情還是有浪漫之感,但不得不說,男女主角内心的情緒、對愛情、對生活的态度,就是現實的。
他們,已不再年輕,多了成熟,而内心年輕的情感,也被埋起來了。
這種感覺就好像,那首歌唱的——“從前從前,有個人愛你很久……”

九年來,他們一直深愛着彼此,不僅僅是愛當初的對方、愛浪漫的邂逅、愛那種新鮮感……而是一種深層的愛。賽琳在大聲宣洩情緒之後,傑西說,我依然愛你,哪怕你現在暴躁、抑郁,我還是愛你。
媽媽在看完前兩部劇本後,和我讨論說,感覺第一部就是一夜情,直到第二部終于感到真情。我也覺得,第二部帶給我的情感沖擊更大。如果隻看第一部,我會覺得這是還不錯的電影;但第二部,讓我覺得,這個系列真的太棒了!正因此,我去看它的劇本,甚至以後還要再看。第二部,讓我愛上了這三部曲。

這一部的結局,依然是浪漫的。賽琳的一句“你會誤了飛機的”,就結束了。伴随浪漫的音樂,實在是令人回味,令人遐想。
想起多年前看的那句話——願你終有一天能和重要的人重逢。

(本文首發于公衆号【一篇文藝】,關注在後台回複【愛在三部曲】可獲取電影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