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遭遇校園淩霸,以為自己是個問題兒童

...

1

因為遭遇校園淩霸,以為自己是個問題兒童。

因為遭遇校園霸淩,所以自卑到不敢喜歡TA。

每個被霸淩的小孩,之所以不發聲,是因為不确定是不是自己的錯。

父母沒教該如何面對欺淩。甚至會在憤怒之下,痛斥自己是全國最壞的小孩。原生家庭的痛加上校園霸淩,帶來的是童年“陰霾”。

受害者,躲躲藏藏,一忍再忍,害人者掌聲鮮花簇擁,衆人懼怕追捧。到底是誰在孵化校園霸淩?

這句話總結的特别到位:

...

摘自知乎Cecilia

前不久,一個初中少年,因打架進了派出所,問他緣由,他說:“不欺負那個人,我就要被欺負。我是轉校生,隻能以此立足”。若不是親耳聽到,我不信這是個初中生領悟到的叢林法則。

隻有欺負了那個弱的,才能勉強擠入霸淩團隊,讓自己能免于霸淩。這就是他的世界觀,我一時間無法反駁。

這和《少年的你》片中的小渺設定很像。為了不被欺負,選擇欺負别人。甚至在陳念幫助她過後,還是為了自保傷害陳念。

長大後,人們總說獨處好,不随衆是優雅高級的。可小時候,我們并不想與衆不同,隻想合群。

沒有獨立的三觀,以為從衆就是對的。希望被認可,于是做出令人發指之事(7歲女孩眼睛被塞紙片)

小時候認為被欺淩是自己讨厭,長大後發現是人性的惡沒有得到合理遏制,而四處饕餮。

霸淩者不懂包容、狹隘、自私,沒有共情心,缺乏愛。也許她們比受害者還要可憐。劇中的魏萊就是典型。

...

2

得知《少年的你》是霸淩的題材,本不想看。被欺淩的過去,有什麼可回憶?為了寫話題,還是看了。

在網上看了很多實實在在的解讀,不是臆測的那種,好題材,拍的用心,演員也很棒。周冬雨的少年感和少女感都很強。台詞少的可憐,演的讓人揪心,贊!易烊千玺的演技比《長安十二時辰》進步很多。

立意、解讀、人物設定比較合理,每個人都有值得被悲憫的點,霸淩者可惡卻也可悲。

最主要的是,劇情安排陳念失手導緻魏萊死亡。給觀衆解氣、陳念出氣,也讓惡得到了因果報應。

為了讓情節更富有沖擊力、感人,影片設計了讓小北為陳念頂罪的情節,但最終情節還是走向合理化——陳念認罪。

...

劇裡的陳念總是期待高考、成年,也許在她的期望裡,考上大學,變成大人,就熬出頭了。

對呀,在大學,在職場,你周圍的人,很多時候都客氣而克制,看你不爽,至多不理會你。

長大以後,你會發現這世界容得下各樣奇怪的人,隻要你不去侵害他人,别人就沒理由欺負你。成年人雖然看重利益但是更有尺度。

電影裡胡小蝶忍受霸淩,無人幫助,最後自殺了。她的呐喊和反抗是無聲的,是脆弱的,學校也僅以學習壓力大蓋掉輿論。然後魏萊又開始霸淩陳念。

陳念她不忍,她站了起來,她反抗了。

可卻老師假模假式的批評了空氣後,卻說:“有些人還是要搞好同學關系。”

言下之意:有人欺負你,你就應該反思下自己。且不說陳念沒有做錯什麼,就算不讨人喜歡,難道就該被霸淩?

前段時間很火的複旦大學陳果語錄:“隻要你不影響别人,随你怎麼變态”。

做你自己就好,看你不爽就出手傷人?這分明就是心理變态?

沒有人有資格,因為你不讨人喜歡而霸淩你。

我最讨厭那句:“可伶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林嫂可憐嗎吧!她哪裡可恨了?7歲被塞紙片的多多,可憐吧!她哪裡可恨了?可是大多數的看客和漠視者就是這樣的心态。

影片中的女警官,審訊陳念的時候,先懷疑陳念幫助胡小蝶,然後又質疑陳念為啥被欺負,最後又懷疑陳念報複殺人,還diss鄭易警官判斷不專業,對陳念的态度也特别惡劣。

女警官就像惡意的漠視者。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看似冷靜,實則冷漠,根本不會多角度觀察,急躁的鍵盤俠。

陳念的男同學李想是權衡利弊者,普羅大衆漠視者,他什麼也不做,什麼也不管,隻會毫無用處的勸陳念忍。

...

後來鄭易分析是小北幫陳念頂罪。女警官卻說:“誰會為了一個人背上強奸罪,殺人罪”。

鄭易轉頭鄭重其事的告訴她:“你和我不會,但是他們是少年。”(手動鼓掌)

陳念意外殺了魏萊,如果直接報警自首,小北也冷靜分析利弊,支持她自首。那就可以改名叫《中年的你》或者《律師的你》。

成年人做事隻講利弊,哪會為了别人賠上自個的一輩子?但少年不一樣。

陳念曾經問過小北:“你有沒有想過,或許我不值得你這麼保護。”小北“做”出的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值得!

因為值得,彼此都珍貴對方,所以陳念聽說小北判了死刑時,崩潰了,于是選擇和他共同承擔這份後果。

很想怼以女警為例的漠視者: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溫情和執着的故事,你沒遇到過,你沒做過,不代表不存在!這世界有人純粹的付出着!

後來鄭警官千方百計的讓陳念自首,因為隻有如此,才能讓兩人都得到救贖!

警官老楊說:一個是好學生,一個是小混混,你卻要把他們都拉下水。

鄭易=正義。在他眼裡,兩個小孩都一樣,都值得被保護。

他堅守法律的正義,也探尋了真相!他知道:如果陳念不自首會背負一輩子的罪責感,而小北的一生也毀了。

成年人的權衡利弊用在正義的地方,才是雙赢!

...

3

暑期熱播的《哪吒》,不正是一個被霸淩的小孩嘛!

因為偏見,鄰居的小孩對他百般羞辱,甚至要将他至于死地。

幼時的哪吒也是個可愛娃娃,渴望大家與他一起玩!哪怕再受盡欺辱後,他依舊希望在生日宴上得到衆人的接納。如果哪吒沒有神力,不能保護自己,将會失去生命;如果母親不關愛,父親不謀略,哪吒則失控禍害衆生。

這個路子多熟悉啊?哪吒遭遇霸淩,漸漸以為自己真是魔童,我們遭遇霸淩,以為自己是問題兒童。

...

小哪吒面對不同遭遇時的眼神變化:喜悅-錯愕-委屈-憤怒(突然發現動畫片好精良)

童年的霸淩,原生家庭的不幸,導緻孩子越來越自卑、敏感,在人群中害怕被關注。佯裝的傲慢,藏着可笑的卑微,努力學情商,學為人處世。不知與人相處的尺度,總小心翼翼,變成讨好型人格,在乎别人的眼光。

小北說:“從來沒有人問過我疼不疼”。因為過得太苦,所以一點點甜,就會滿足。陳念對他一點好,他就掏出全部。

被霸淩的“問題小孩”,渴望改變嗎?從來都渴望!這點我始終相信。

他們拒絕原生家庭論,拒絕過去,他們特别想要溫暖周圍,不想輕易放棄。

也許被霸淩過的小孩,要漫長的修複與保護才會慢慢對世界充滿希望吧。

...

4

我弟很小,常被個大女孩欺負的哇哇大哭,開始我責怪弟弟惹事,叫他别和她玩。後來發現她總是趁我們大人不注意,欺負他。我主動送零食讨好,期待她别欺負我弟,誰知道,朽木不可雕。

我就告訴弟弟:“她再起欺負你,你先忍一次,再欺負你,你給我欺負回去!你不敢,喊我在暗處保護你!”你的忍讓換回小人的羞愧,隻能換來肆無忌憚。

不惹事也别怕事。我知道以牙還牙不好,可我不想他被霸淩而變得自卑、怯弱,或者惡性循環去欺負弱小。

面對叢林法則,你必須讓對方知道,你不是好欺負的。——摘自知乎Cecilia。

陳念是不幸裡的幸運者,因為她還有小北。而現實中的我們,誰來保護呢?7歲的小女孩多多,眼睛被男同學塞了幾十張紙片,誰來保護?

如果不是最近恰逢《少年的你》熱映,媒體的曝光,這件事又會怎樣不了了之?

劇中的陳念,遭遇霸淩,老師得過且過,警察無從下手,于是不了了之,所以陳念求助了小北來保護她。

如果陳念第一次報警,鄭易可以把她保護起來,後面的事情也許不會發生。這是遺憾,更是警示!

校園霸淩該被重視起來了!正确的宣傳警示該鋪滿校園了!對惡的嚴懲該上線了!

即使你不讨人喜愛,即使你弱小孤僻,即使你父母做了錯事,這都不能成為你被欺淩的理由。

請記住,沒有人有資格,因為你不好,而霸淩你。

請你堅持上學,多讀書,别放棄自己,更别懷疑自己,慢慢修複自己,要美麗,要強悍,要愛護好自己的小孩,也要教育好他避免被霸淩,也不做霸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