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夏天名叫千尋的女孩神秘失蹤了。
沒人知道他去了哪兒…
隻有銀幕前的觀衆跟着千尋踟蹰的腳步,穿梭在油屋蒸騰的水汽裡,奔走在水岸邊的鐵軌上,
有八百萬妖怪夜行,還有白龍勾起年少…
千尋和我們,仿佛做了一場關于回憶與未來的夢。

這就是[千與千尋]的故事!
如今時隔18年這場夢境又要上演——
千與千尋
千と千尋の神隠し

動畫電影[千與千尋]在2001年公映。
那年80後還是少年,90後還是孩童,00後剛剛誕生…
那年吉蔔力成立第16個年頭。
宮崎駿老爺子也迎來了60歲的花甲之年!
但就是這部[千與千尋]讓他老人家的童心重新挂上氣球,與全球觀衆邂逅了一場寓言般的童真幻夢…

雖然[龍貓]、[天空之城]、[哈爾的移動城堡]也都是宮崎駿的知名代表作,但是[千與千尋]卻很不同!
作為日本最賣座的電影…
即便18年後的今天,[千與千尋]依舊是日本票房冠軍。
即便是挑剔的北美市場,也超2億美元!
漂洋過海的[千與千尋]還奪得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奧斯卡最佳動畫,香港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
一部[千與千尋],幾乎占了宮崎駿半數獎項!

2015年74歲的宮崎駿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再好的獎杯,也不及觀衆的口碑…
這話放在[千與千尋]上是再貼切不過:
IMDb以三十萬人次的8.6分位列第27位,爛番茄的新鮮度定格在97%,爆米花指數也高達96%…

西方人買賬,東方人更是推崇…
[千與千尋]在豆瓣電影中列第7位,動畫電影第1位!
不僅超過很多影史經典,更驚人的是超過100萬人次的打分後它仍維持着9.3的逆天高分…

擊敗99%的動畫片和奇幻片,做為一部動畫片…
[千與千尋]口碑好到孤獨求敗!

但這樣一部傑作,卻沒能在我國上映。
不對啊?
沒上映為什麼對[千與千尋]印象如此深刻?
回想一下十幾年前的夏天。
或許從音像店租了一盤碟片,或許把電視轉到電影頻道,或許是在網絡剛剛普及時找到了資源。
大多數中國觀衆和[千與千尋]的第一次碰面…
并不是在真正的電影院!

如今[千與千尋]終于要在國内院線公映…
就像是一場遲來的夢境,就連宮崎駿老爺子得知消息後也用漢語寫下了“請多關照”的手寫影迷信。

雖遲到了18年,但無論“補票”還是“首看”都值得…
即便今天聊聊[千與千尋],各位也不必有“被劇透”的擔憂,因為這部作品外表華麗,内蘊深厚…
既難以被劇透,又無定式解讀。
因此曾有人說[千與千尋]最少應該看上三遍:
小時候一遍,長大後一遍…
等長到和宮崎駿老爺子那般年邁時再看一遍!
随着所處的年齡、心态、環境改變,每一次看[千與千尋]時都會有不同的收獲和感悟。
01/ 童年的夢境

用一個字形容[千與千尋]那就是 —— 夢
故事裡的千尋闖進的神隐世界變幻莫測…
晴空下的草原在雨天裡變成無際的大海,白日裡的廢墟到夜深時就成了鬧市,過客們也如神鬼般奇形怪狀。
江戶時代的古屋、現代都市的商店、複古的有軌電車…
不同時空的風貌,卻出現在同一個時空!

宮崎駿在設計故事的背景時,既采用了古典的神話傳說,也把回憶中廢棄遊樂園的風貌作為參考…
呈現出“時空錯亂”的夢幻質感。
而作為和現實世界分立存在的神隐世界,其實更像天堂、地獄、仙界、陰間的混合時空!
天地各路八百萬神仙,入夜後泡澡,笙歌,貪歡。
小妖野鬼們則忙碌應酬…
宮崎駿營造出了一個“東方愛麗絲夢遊仙境”般的故事!
但是在神隐世界裡“純粹的人類”并不歡迎——
人類在神隐世界裡被視為異類。
想要在神隐世界停留,就要遵從這個世界的規則…
這裡的食物色香誘人,勾得凡人不舍放筷。
但貪食的結果就會成畜類!
活下來必須埋頭做工,有利可用…
否則會淪為孤魂野鬼,連名字都成了奢侈的記憶!
在十歲的千尋看來,這世界“怪誕”得難以理解 ——
堆積成山的美食看起來一點都不好吃,閃閃發光的金砂也沒有任何意義,父母轉眼成了毫無分别的畜生…
自己又一次次的無力、跌倒、哭泣…
卻找不到出口。

她敲着自己的腦袋,巴望這場“大夢”趕緊醒來。
直到後來才明白那種抗拒也有名字…
它叫做 —— “不想長大”



02/ 成長的夏天

人生的很多難忘時刻都在夏天:
夏天有見證分别的畢業季,夏天有童年難忘的暑假,北半球溫帶的夏天占居了太多的成長歲月…
回到故事的最開始。
伴随“那個夏天”的旋律十歲的千尋迎來搬家。
她懷念過去的朋友和學校,對未知世界卻顯得疲憊抗拒…
對孩子而言 ——
搬家,就是換了個世界!
除了父母,每段童年都會有幾個同齡人相伴!
送千尋花的女孩,給千尋幫助的白龍…
而這條小白龍正是[千與千尋]裡另一個重要角色,他冥冥中和千尋有過交集,因為時過境遷又忘記…
面對神隐世界的危險,他們再次互助!
千尋因為父母變成豬而哭泣時,小白龍就在她身邊…
給她遞上飯團,默不作聲。
那畫面,就像是某個暑假和父母吵架後生悶氣時…
小夥伴趕來安慰(取笑)一樣!
[千與千尋]有太多童年的影子…
即便沒有直觀描繪童年,卻多少描繪出了那種感覺。
宮崎駿在籌拍[千與千尋]之前看到了朋友家10歲的女孩,她好奇女孩在10歲時面對的成長和世界…
那絕對不是幼稚,也絕沒有情愛。
于是宮崎駿以“成長”構思出了[千與千尋]的故事。
千尋的視角和父母的視角是分離的
千尋就是成人口中的“笨小孩”叛逆而自閉:
父母讓她看窗外的風景,她則怨怼的做鬼臉;父母帶着她闖進門洞,她又膽怯的畏首畏尾;父母叫她一起大吃大喝,她卻尴尬的扭扭捏捏…
這情态有點眼熟?
簡直就是在偷拍小時候的自己!



和千尋開始的抗拒相反…
而影片中有很多“推着千尋前進”的畫面 ——
在神秘的洞門前她被一股風吹着,在陡峭的樓梯上她被恐懼吓得狂奔,來到湯婆婆的屋裡她又被魔法推着…



如果拒絕神隐世界是“不想長大”的抵觸情緒。
那麼莫名的推動就是“必須長大”的無奈現實。
千尋隻能和湯婆婆簽訂契約,在油屋打工度日,卧薪嘗膽的尋找營救父母回到人間的機會。
而那個夏天…
大概就是她童年消亡的時刻吧!
03/ 生存的世界
長大之後,我們總時不時抱怨這世界太現實…
但我們怎麼就接受了呢?
而十八年過去了,再看[千與千尋]時卻找到了答案…
因為它其實是成人的寓言,人生的回望。
對千尋而言,這就現實 ——
成年人貪圖欲望甘心淪為社畜,白龍為學魔法出賣靈魂,無面人随波逐流而失控,小妖們匆忙度日…
存活在神隐世界的方式,像極了成人世界的法則!
兩個針鋒相對的觀念就是 —— 湯婆婆和錢婆婆
湯婆婆是油屋的主人,是金錢世界的頂級産物…
她的人生圍繞着利益展開,對待油屋員工也是“隻求利益、不講人情”,甚至抛棄為她工作的白龍。
以簽訂契約為标志…
湯婆婆代表了“等價交換”的現實世界 ——
你要有所得,就要有所出,這是規則!
同胞姐妹錢婆婆卻截然相反!
按說背負“錢婆婆”的名号應該很富有才對…
但是和湯婆婆奢華如宮廷般的寝殿相比,錢婆婆卻過着荒郊野外的生活,吃穿用度都要親力親為。
和我們“認為的富有”沒有半毛錢關系!
然而宮崎駿曾有過這樣的表述 ——
在萬物重生的早晨來到寂靜無聲的窗口
放棄無盡所需
複歸于零的時刻
人類才會得到滿懷的所有
無欲則剛,大緻如此…
所以錢婆婆的錢或許并不是通常意義上的财富,而是超脫物質财富後,人生另一層境界的滿足。
湯婆婆的世界精緻華麗,但寶寶卻成了“巨嬰”
錢婆婆的世界樸素簡約,嬌弱的寶寶即便被變成了老鼠,也要用自己的力量換來生活的所需…
但宮崎駿并沒有苛責任何一種選擇 ——
因為我們在湯/錢二婆身上評斷不出絕對善惡,神隐世界的角色們也和我們一樣是複雜的混合體。
畢竟成人世界沒有太多黑白分明…
更多的是灰色地帶!
而人生不就是如此麼?
要麼用契約換取人生,要麼憑自己創造人生。

來往兩地的海上電車,則是“人生遷徙”的象征。
沒有人天生就能塑造好自己的三觀,人生的旅途就像是電車的來來往往,總是行走在變化的路上…
通路可能隻是湊巧,下車也不一定就是分道揚镳。
神隐世界就是現實世界
隻因為千尋才10歲,才顯得像是夢境罷了…
宮崎駿在[千與千尋]裡投射了太多的人生感悟,關于環保、童年、成長、世界、價值、人生、死亡…
每一個細節,每一遍觀看都有不同的體悟。
所以也用不着我劇透…
因為[千與千尋]的故事,就是每個人的人生。
面對不斷的成長。
有時會抗拒崩潰,有時又鼓足勇氣…
但請你千萬别忘了 —— “你的名字”
故事裡有一個圍繞“名字”的矛盾,活在油屋會忘掉名字,隻有記得自己的名字才能打破契約…
因為名字就是 —— 自我!
回想片中錢婆婆奪走了“千尋”而留下了“千”,其實就是現實世界在慢慢消磨一個新人的自我…
因此片名[千與千尋]更充滿了“選擇”的意味。
她會選擇如今的千,還是曾經的千尋?
而你又會選擇什麼呢?
隻是無論是哪一種選擇,都要慎重且堅決。
就像單程的有軌電車有去無回…
人生更沒有回頭的機會!
最後在多說一句…
6月21日,[千與千尋]就在國内上映啦!
相信補票的同學不會少。
在這裡河馬哥我也友情提醒大家,盡量别買零食和飲料,也不要在看電影時隻顧吃吃喝喝…
至于為什麼,千尋的名言會告訴你的!
(哈哈哈哈哈哈)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