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在日本上映的《千與千尋》,是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在這部電影中,我們為千尋的勇敢蛻變喝彩,被無臉怪的“癡情”感動,也被白龍和千尋的“愛情”所深深的治愈。時隔多年,《千與千尋》影片中的小白和千尋的對話還記憶猶新。多年後回味卻發現這些對話中藏着我們一生掙紮的課題。

為了在這個世界生存,你隻有這樣做

在千尋發現被困在“神明世界”裡時,她無比的彷徨害怕,小白的出現俨然成為了千尋的救命稻草,千尋緊緊地抓住小白。小白本來想帶着千尋去找鍋爐爺爺那的,但是為了引來衆人的視線,小白隻能讓千尋自己一個人去找鍋爐爺爺。千尋很還害怕,她想小白陪着她一起去。小白告訴她:“為了在這個世界生存,你隻能這樣做。”

...

“為了在這個世界生存,你隻能這樣做”,這是小白對誤入“神明世界”的千尋的忠告,也是我們現實裡的生存法則。确實,千尋為了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一個人去找了鍋爐爺爺和湯婆婆,為了生存,她做着最累最髒的活,對于一個在家是嬌氣小孩的千尋而言,這是難以想象的艱辛,但是為了生存,千尋不得不這麼做。

...

曾經看過一個節目叫《窮富翁大作戰》,在這個節目中,每期會邀請一些富裕家庭的人去到底層家庭體驗一周他們的生活。最初的時候富人都是滿懷信心,覺得自己能靠自己改變生活過得很好。但是現實卻不如他們所想。其中一個富人體驗的是一個清潔工的生活,每天的工作就是掃大街清潔垃圾桶,真正工作之後富人發現自己想得太美好了。

每天超累的工作壓得他喘不過氣了,每天想的事就是眼前的衣食住行,至于什麼關于未來的計劃,他說他已經沒有力氣去想了。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很多人光是為了生存下去就耗費了全部的力氣,還如何談夢想談關于明天的計劃。他們或許也有夢,但是為了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他們隻能選擇這樣沒有夢想的活法。

...

馬斯諾的需求層次論認為人活在世間有五大需求,依次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這些需求從低到高排列。

确實,仔細想想,我們終其一生為了滿足這樣需求而行動。更可悲的是,很多人用了一生的時間為了滿足生存,連生活都談不上。

“為了在這個世界生存,你隻能這樣做”,所以我們活出了007,活出了996,活出了窮忙族,活成了小時候自己最嫌棄的那種人,一切都是為了生存。如何更好地生存,成為了我們掙紮一生的最大課題。

一旦被奪走了名字,就無法回家了

千尋找到湯婆婆求一份工作,湯婆婆瘋狂地貶低了千尋一通後,答應了她讓她簽了契約書。但是卻嫌千尋的名字麻煩。讓千尋改名叫做小千。千尋答應了。

...

小白把千尋的衣物還給千尋,千尋看到卡片上寫的自己的名字,才發現自己已經忘記本名。小白對千尋說:“一旦被奪走了名字,就無法回家了。”

...

這樣一句話點醒了千尋,名字是我們身份的一種象征。很多時候它甚至化為我們的一種外在形象,一種象征着我們完整人格的符号。

在韓劇《羅曼史是别冊附錄》裡,女主結婚之後一直在家當家庭主婦,整整七年在家裡,她有着各種身份的稱呼,比如老婆,兒媳,媽媽,但唯獨沒有人叫她的名字。七年之後她的婚姻失敗,當她回到職場的時候,聽到别人叫她的名字,她感到十分的幸福。因為這讓她找回了原來的自己,而不是那些别人賦予的人格。

...

在《千與千尋》這部電影中,名字顯然是一個自我的象征,你忘記了自己原本的名字,也就忘記了那個名字背後所代表的自我以及生活。失去了名字也就失去了自我,這些失去自我的人自然一直被湯婆婆控制着。

小白對千尋說:“一旦被奪走了名字,就無法回家了。”對于千尋而言,被奪走名字也就是被奪走了自我,結局就是一直留在油屋工作,對現實的我們而言,失去了自我同樣如此。因為失去了自我,我們就容易被人控制,對他人聽之任之,過上被别人主導一切的生活,如同行屍走肉一般地活着。

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不要回頭

最後千尋成功的把父母救了出來,白送千尋到河邊,對她說:“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不要回頭。”說完就讓千尋踏上了回家的路。

...

“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不要回頭”這句話是小白對千尋舍不得卻要放手的叮咛,也是我們現實生活中親人常說的話。

人生的路很長很長,沒有人能陪我們全程走完。很多人陪着我們一段,在原地目送我們離開,比如父母。那剩下的一段人生路,我們需要自己走。

...

自己走意味着我們脫離了親人的守護,開始獨自上路,走向獨立。獨立的過程從來都不簡單。在這過程中我們會遇到無數的挫折失敗,也會慢慢的成熟成長,然後撐起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無論是物質上的獨立,還是精神上的獨立,都是我們需要努力完成的課題。

人生總是向前的,無論過去是多麼的美好,日子還是得一天天過,那些叮囑我們不要回頭的人,可能就永遠地留在過去,但他們隻想我們好好珍惜以後的生活。不要回頭,是他們給我們最好的祝福和期望。希望我們在他們無法到達的以後有一個燦爛美好的未來。

...

不要回頭也需要我們擁有足夠的勇氣,有勇氣放得下過去的種種,無論是美好還是失意。

小白對千尋說的這三句話,其實涵蓋了三種人生哲學,關于生存,關于自我,關于獨立和勇氣,千尋最後做到了,希望我們都能像千尋一樣一一做到,實現自己心中所願。

​我是向陽無郁,用文字和影像發現人間的溫暖,歡迎你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