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電影就像一壇好酒,經得起歲月的洗禮,時間越長越是醇香,《海上鋼琴師》就是這樣一部經得起歲月沉澱的電影。記得第一次看《海上鋼琴師》時,1900以身殉船的結局成了我的意難平。多年又看了一遍《海上鋼琴師》,卻發現當年的意難平變成了羨慕和佩服。

...

比起1900動人的音樂,他透徹的生活哲學更我羨慕和佩服。能于浮躁亂世中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并且始終忠于自己的真心,這樣的勇氣和魄力是大多數人所沒有的。

世間誘惑太多,知足才能常樂

1900出生在一艘叫弗吉尼亞号的大船上,他生長在這裡。養父去世後,1900消失了一段時間。再出現時,1900便是一個人在彈鋼琴。此後1900擁有高超的琴技,聽過他音樂的人都為此沉醉。好友Max勸1900下船,他說1900下船後一定能獲得巨大的财富和顯赫的名聲。在Max看來,1900的未來是光明無限的。

...

但是1900對于好友的提議不以為意。Max追問1900為什麼不下船,1900說了這樣一段話:

“陸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姗姗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遊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羨慕。” 

...

這段話是如此的犀利,甚至放在當今社會依然适用。如今的社會,信息爆炸帶來了鋪天蓋地的誘惑,好像每一個信息的背後都藏着巨大的成功。比起享受當下的過程,更多人喜歡幻想未來的美好。于是人們沉浸在尋覓的過程中,讨厭平平無奇的當下,全身心都在幻想着光明的未來。

循環往複,幻想的美好未來沒有到,自己當下的生活也過得一團糟。是生活真的太糟糕嗎?其實不然,我們的問題歸根結底是沒有一顆知足常樂的心。

看《紅樓夢》的時候,很喜歡香菱學詩的部分。與紅樓中的起他女子相比,香菱可以說毫無才情可言。但就是這樣一個姑娘,實心實意地向黛玉讨教學詩,學得一點便十分欣喜,學着學着不覺癡迷在詩文的世界,在夢中也作詩了。

...

或許在别人看來香菱的詩文水平不算好,尤其和紅樓的其他幾位女子相比。但是香菱在學詩的過程中卻沒有沮喪,她始終懷着知足常樂的心,踏實地從頭學,不卑不亢謙虛努力,學到一點便很開心了。香菱沒有從一開始就沒有陷入和他人的攀比中,而是享受學詩一點一點進步的過程。

知足是什麼?其實很簡單。知足是知道世界的寬廣後,仍然會為自己小世界感動認真過好眼下的生活,比如1900;知足是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後,仍然不攀不比不卑不亢做好自己,比如香菱。

知足的人都知道未來很好,但是眼前更好,因為未來總會到來,但眼下的時光不珍惜,卻是再也回不去的。所以,别為因為沒有到來的未來而憂心,珍惜好眼下的生活,知足者方能常樂。

清醒地認識自己想要什麼,才不會迷失

在弗吉尼亞船上,有對美國大陸心懷夢想的移民們,他們不遠千裡來到美國追一個美國夢。船上也有紙醉金迷的富人,他們對美國的幻想同樣狂熱。幾乎所有的人都在1900說着美國大陸的好,一船的人說完走了,另一船的人又來了。

...

面對别人說的“大陸的誘惑”,1900始終堅持不下船。在最後和好友max 的談話,1900說:

鍵盤有始有終,你确切知道 88 個鍵就在那兒,錯不了。它并不是無限的,而音樂,才是無限的。能在鍵盤上表現的音樂是無限的,我喜歡這樣,我能輕松應對。

對于1900而言,這艘船就是他的故鄉,是他出生和死去的地方。每一次啟程他會邂逅2000個人,這些人來自各方,聽着1900的音樂獲得短暫的心裡慰藉。他知道自己想要的不是财富名聲,而是能在自己的故鄉彈奏着自己喜歡的音樂慰藉行路人。

很多人說1900是懦弱的,沒有勇氣下船。但是我覺得1900是勇敢的,為了捍衛自己想要的生活能夠獻出生命。他清醒地知道大陸的生活不适合自己,所以甯死也更改自己的初衷。

...

曾經在網易雲音樂上看到網友Tianssr的一段評論,印象深刻。

“我們這群人,苦沒有真正苦過,愛沒有用力愛過,每天受着信息大潮的沖擊,三觀未定又備受曲折。貧窮不再是正義,又妄圖不讓金錢成為唯一的追求。過早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勤奮不過三天,熱血透不過屏幕,回憶又止于遊戲和工作。像一群沒有根的孩子,在别人的經曆和精神裡吵吵鬧鬧。”

于是迷茫成了我們這一代人的通病,越來越多人在别人的聲音中迷失,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很多人都是聽從别人的意願而活,把真正的自己慢慢弄丢,等到醒悟過來時已是追悔莫及。

記得在看《拜托吧冰箱》時,宋小寶說了一個事。他說出名之後自己就一直不停地演出,直到一次生病高燒讓他開始反思自己。宋小寶說他不停的演出透支了自己,本來表演喜劇的初衷是給觀衆帶來快樂的,但是高強度的演出讓他變得麻木,他意識自己都不快樂了,更不要說給觀衆快樂。

...

宋小寶覺得這樣的演出是不負責任的。于是他向自己的師傅提出了休假,他想停下來好好補給自己,創作出有靈魂的作品,而不是走過程的演出。

之後宋小寶便停掉了自己的工作,和家人一起搬到鎮上生活,和鎮上的各種人打交道交朋友,從他們身上獲取靈感補給自己,讓自己的喜劇作品有生活的煙火味。

我想宋小寶和1900一樣,他們都十分清醒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所以他們能收獲内心的安甯,而不會在别人的聲音中迷失自我。處在信息大潮中的我們,也應該學學1900好好認識自己,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麼。如此才不至于在迷失後悔恨當初。

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是最大的幸福

1900是才華橫溢的,他的音樂讓所有人折服,所有的人都笃定他下船之後的輝煌,但1900看不到他們口中的“光輝未來”,他看到的是一個巨大的未知世界,一切都需要他重新選擇。而這樣未知的生活1900并不喜歡。于是他放棄了下船,即使最後要和弗吉尼亞号一起沉入海底。

...

在最後的談話裡,他對max說:

“我是在這艘船上出生的,整個世界跟我并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隻攜帶兩千人。這裡也有欲望,但不會虛妄到超出船頭和船尾。你用鋼琴表達你的快樂,但音符不是無限的。我已經習慣這麼生活。”

1900是任性的,任憑别人怎麼勸說,都堅持守着這首船直到死亡。但是1900也是幸福,他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過完了一生。這樣的生活方式給了他足夠的底氣,在生命最後的時刻在心裡彈奏他喜歡的音樂,坦然地面對死亡。

...

曾經看到過一則新聞故事,一個火山即将爆發,政府動員山腳下的居民準備撤離,但是一個老爺爺卻倔強地不走,無論别人怎麼勸說。最後火山爆發了,熔漿淹沒了老爺爺的房子,老爺爺永遠地留在了那個房子裡。

很多人說老人家太傻了,明知道火山會爆發還是固執地守着房子,人死了房子還有什麼意義呢。我卻不認同,老人家想要守住的并不隻是房子,而是房子的回憶,那些幸福生活的痕迹。撤離後他或許能活着,但是卻丢掉了對他而言最重要的東西。

我想他1900大概就像老爺爺一樣吧。在船即将被爆破時,下船是理智之選,下船了他就能活下來,但是下船後他會丢掉自己的靈魂,那個喜歡自由不愛被束縛的靈魂。所以1900選擇以身殉船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結束生命。

...

在現實生活中,能夠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的人少之又少。我們被各種世俗的規則和世人的眼光限定,無奈卻無力,少了1900孤注一擲的勇氣,自然也少了1900的那份發自内心的自由。

如果可以,願我們都能像1900一樣,多一份勇氣去堅持自我,去選擇按照自己真正熱愛的方式過完這一生。等到要離開這個世界時,我們能夠對自己說我無憾了,我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活過了這一生。

我是飛俠會飛,用文字和影像發現人間的溫暖,歡迎你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