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在上海電影節上觀看了一部讓我到現在還是感到非常厲害的台灣驚悚懸疑犯罪片《目擊者》,作為《紅衣小女孩》系列導演的程偉豪的原創作品,影片不單單沒有去臨摹那些同類型的優質海外電影,反而完全紮根于台灣現實,以一個很小的切口,一個很單一的角色視角展現了一個複雜而黑暗的人性修羅場,出色的叙事以及懸念詭計讓人拍手叫絕,導演兼編劇的程偉豪更是把影片的懸念感勾到了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非常厲害,對比同年的《看不見的客人》不知道好出了多少個段位。
這也就讓程偉豪也成為了台灣續蘇照彬之後最讓人期待的全方位類型片創作者,所以,當我知道《緝魂》這個項目的時候,我是把它放在我最期待的華語電影前十名來關注的。

從《緝魂》的種種放出的物料來看,我基本上是以《雙瞳》或者《詭絲》的水平來期待這部電影的,靈異+懸疑+科幻的跨類型配置非常吸引人,就像當年《雙瞳》的探案+鬼怪以及《詭絲》的科幻+鬼怪,都是華語類型商業片特别破冰式的創作思維,以至于,這也讓我足以忘記當年畢國智的《控制》以及陳正道的《記憶大師》是多麼的失敗類型嘗試。
然而,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我個人給出了極高期待的《緝魂》居然就這麼在導演的野心、審查的蹂躏以及混亂的創作思維之下淪為了第二個《記憶大師》。

2017年陳正道指導的《記憶大師》是我心中懸疑片的最佳反面教材,它幾乎犯了一部懸疑片會犯的所有錯誤,那就是,假懸疑,假燒腦,浪費設定以及故弄玄虛,明明是一個極其簡單甚至層次極少的案件,卻要在寥寥幾個角色之間來來回回設置懸念點,并且生擰反轉,顯得整個故事頭重腳輕,而最後過于濫情的收尾更是打破了之前所有的懸疑氛圍,使得整個故事既沒有重點,也沒有統一的風格。
相比之下,今年上映的《緝魂》可以看做是《記憶大師》的精緻版。

《緝魂》有一個非常吸引人的故事外殼,在2032年的近未來,身患癌症的檢察官與自己的妻子一起調查一宗富商被殺案,從而發現背後隐藏的駭人真相以及颠覆認知的黑科技,其實有這麼一絲《雙瞳》的味道,但是《緝魂》明明有這一個“台灣賽博朋克”的科幻背景以及穿越生死和倫理的科技的設定,卻把故事做得無比小氣和狗血,極其出色的角色表演和視聽語言的包裝之下,是導演極其敷衍的劇作。
本片的故事始于一宗僅僅隻有兩個嫌疑人并且絲毫不需要太多推理的謀殺案,一個夜晚,一個宗教儀式,一個逃離的死者兒子,一名昏倒的死者妻子,沒有别的嫌疑人,到底誰是兇手,聽上去,謎題就非常沒有意思,而這樣的一個簡單的案件居然被演繹了整整一個小時,觀衆當然知道逃離的那個人不是兇手,當然知道那個女的有問題,但是導演兼編劇的程偉豪居然花了整整一個小時去驗證一個觀衆們早就知道的結果,這就是本片失敗的源頭之一。
随着案件故弄玄虛的調查,檢方還發現了死者的前妻曾經跳樓自殺,而死者還有一個在研究抗癌技術的摯友,還有。。。哦,沒有了,就這樣,嫌疑人多一個,然後一個兒子弑父的故事逐漸轉向了科幻的複制人腦的故事,不過,當你以為故事會發生大反轉颠覆觀衆想象的之後,劇本卻又走向了另一條路。
如果說,影片的前半段是一個拍得有闆有眼但是十分無趣的探案故事,那麼影片的後半段就徹底淪為了狗血奇情甚至濫情的台灣八點檔肥皂劇,如果說,我一開始不知道這是一個科幻的故事,那麼我看到影片後面的某些反轉的時候或許内心會有一點點波瀾,奈何影片在宣傳的時候把核心概念完全放在了台面上,所以,影片之後的每一個所謂的反轉都在我的意料之中,而且也得益于影片極其閉塞的角色關系,導演恨不得把謎題和謎面在一開始就全部展現在了觀衆的面前。
懸疑電影特别難寫的地方就是打破觀衆的預期,并且還要遵循創作的種種規則,我們作為觀衆當然知道第一個嫌疑人不是嫌疑人,當然知道那個去世的死者肯定做過RNA的移魂手術,當然知道幸存下來的女人有問題,當然知道快死的檢察官肯定會使用到那個RNA的技術,但是程偉豪這一次卻絲毫沒有在懸疑設計上做出任何努力,而作為一個所謂的探案推理故事,偵破的部分更是創作得極其敷衍,敷衍到讓人想起了全程警察聽人講故事的《摩天大樓》。

其實看得出來,在《緝魂》裡面,程偉豪想要保留《目擊者》的創作思路,但是這一次的他無疑是失敗了,同樣的思路放在《緝魂》裡面反而更加拉垮了這個原本就不複雜的故事。
《目擊者》那種層層揭露,真相之後還有真相的故事成立是因為整個故事基于的是對于一個夜晚的探索,所有的角色都被編織在了那個雨夜之中,每個人都在不同的陣營,做着不同的事,是因為機緣巧合碰到了一起,所以,這部電影的故事線是一張網,你首先要找點,然後連線,隻有當每一個點都連在一起的時候,你才會看到故事的全貌,它是一副精妙絕倫的拼圖,但是《緝魂》則不同,它本身的案件是毫無層次的,這也就使得影片前半部分大量的審訊都像在擠牙膏,生講故事,也礙于角色實在是太少了,整個故事的格局完全無法打開,以至于編劇發現了自己在案件本身已經做不了更多的反轉和轉折之後,轉向了對于角色動機甚至是角色情感的反轉的,但是和《目擊者》那種越往下挖掘越黑暗的真相不同,《緝魂》越往下走越顯得小家子氣和濫情,甚至,所有的懸念設計都不再需要證據,全靠角色的一面之詞。

之前看到了很多評論把影片的某些情節設計拿去“碰瓷”了阿莫多瓦,但是我們很容易發現,就算影片用了LGBT的内容以及一些所謂的尺度上的突破,但是整個故事卻是完全無法自洽的,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是一個關于善良的人和罪惡的人獲得永生之後的選擇的故事,原本應該做成一組鏡像的關系,但是我們的男主角和所謂最惡的那個角色之間卻完全沒有建立起來這種關系,而那個隐藏在背後的BOSS即使到了影片最後依然是一個符号化并且沒有完整人物塑造的存在。
當然,個人最難以接受的還是影片中段那冗長、無聊、煽情的未來抗癌情節,讓原本就死魚一般的叙事節奏雪上加霜,看得人昏昏欲睡。

當然,作為懸疑電影,影片的Bug也是真的數不清楚,科幻的背景幾乎毫無必要(據說是為了過審,但是也請你更認真一點)也就算了,當你知道了那個無足輕重甚至很讓人想翻白眼的真相之後,你會發現前面的各種情節才是真正的無法自洽。
以下涉及強烈劇透,沒有看過電影的讀者就不要往後閱讀了:
1、明明是裝成死者的前妻,為什麼在關鍵時候不保護兒子,還讓兒子被法律制裁?
2、明明萬博士愛的是死者,卻在死者前妻死的時候哭得這麼傷心?
3、明明答應了解決錄音的問題幫自己的老公治病,卻讓老公随随便便在未來ipad上就能獲得完整的錄音?
4、來來回回對了這麼久的筆迹為啥之前就沒有發現有問題?
5、明明在設計的時候還算是一個教唆的完美犯罪,結果補刀的時候還會留下指紋證據?
6、知道他媽有監控會拍下來,你還和移魂的人親密接觸,是一開始就像讓人查你嗎?
總之,這部電影雖然故事、案件都已經簡單到不行了,編劇依然是完全沒有試圖修補BUG的嘗試,兩個多小時的電影砍掉一個小時都沒有任何的影響,至于片中人從頭到尾的哭哭啼啼,真的是沒有必要,你要真想揍煽情路線就别整科幻懸疑了成嗎?
眼淚和這個中邪了一樣的影調簡直就是天生不搭!
《緝魂》,年度失望,程偉豪你可長點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