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表妹追劇正入迷,突然被表哥Sir打斷:
你覺得靠譜嗎?
原來是一條新聞。
說現在比起找男朋友,單身女性更想自己買房。



拜托。
買不買房和男朋友有什麼關系?和錢才有關系。
在表妹看來,這種打着“女性獨立”旗号的“催房”,和催婚、催生沒有什麼本質區别。
在旁人眼裡,女人好像從30歲過後人生就一直往下掉。
總覺得必須有什麼東西在下面兜底——
要麼是結婚,要麼是生孩子。
……再不濟,你得有一套房吧。
想不通。
怎麼單身女性就特别可憐,需要成為被集體關注的對象?
陳喬恩的一段話讓表妹深有同感——
總是有一些不相幹的人
比我自己還要在乎我的生活狀态跟我的年齡

來自新世相和騰訊視頻、火鍋視頻聯合出品的記錄短片集。
太懂我們。
不奇怪。
新世相的讀者中70%都是女性,這裡每天都能收到大批留言,關于年齡、愛情、婚姻、自我……
于是,新世相也想帶着這些最熱切的話題,走進女明星的生活。
銀幕上光鮮亮麗的她們,也會遇到普通女孩的困惑和焦慮嗎?
它,說得暢快——
《女人30+》。

昨天剛剛上線的一集是陳喬恩。
印象中,陳喬恩的形象一直是偶像劇女主。
從2006年的《王子變青蛙》。

表妹曾經也吐槽過,陳喬恩,你怎麼演到40歲還是偶像劇女主?

其實,不僅表妹膩了。
就連陳喬恩自己也演膩了。
但老實說,這樣的轉變,絕非她一人就能完成——
為什麼我們設想一個吸引目光的女性,首先想到的隻有20歲?
觀衆又真的準備好傾聽成熟女性的故事了嗎?

其實,光彩四射的女人,不僅僅出現在偶像劇裡。
現在的陳喬恩,同樣是表妹渴望成為的人。
今年初绯聞盛傳的時候,她曾在微博直白回應:
姐單身,姐不恨嫁,謝謝關心

在《女人30+》,陳喬恩把這句話補充得更完整了——
“謝謝關心,我過得很好。”
沒結婚,單身,剛剛過了40歲生日。
但真的可以很好。
比起外人評價的幸福标準,陳喬恩更看重自己的底氣——
生日禮物不用送
自己的房子自己買
女生要過得有底氣一點

在北京,陳喬恩一個人的家裡。
有她親自挑選的裝飾,喜歡的多肉,還有兩隻狗。



人真的需要歸屬感嗎?
也許是的。
因為拍戲原因,陳喬恩也曾在劇組過年,每天換酒店,到處漂泊。

但歸屬感這種東西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除了讓别人給你,你也可以自己創造一個。
陳喬恩說,回到這個屋子,坐在這張黃色的沙發上,它就是歸屬感。

但對于單身女性的快樂,社會是懷疑,甚至嘲諷的。
哪怕如陳喬恩般成功和自信,别人也會說——
她一定不快樂
她一定在裝

因為大家默認,無論你成就了什麼樣的事業,多麼的有錢,女人的幸福終究來自于家庭。
近年來,國産劇中缺乏家庭生活,如怪物般的女強人形象還少麼?
而光鮮背後,獨守空房的空虛寂寞冷更成為她們的标配。
這不正是上一代人的老生常談?
陳喬恩也曾被媽媽勸說要養兒防老,否則以後會孤苦無依。
但她說——
不會的
我會是一個有錢的孤苦無依的老人

陳喬恩并非不婚主義者。
她隻是認為,應該為了愛結婚,而不是為了緩解孤獨和焦慮才結婚。

在曾經可以選擇進入婚姻的時候。
陳喬恩做出了另一個選擇——
來北京,拍戲。

直到今天她也沒有為這個選擇後悔。
而對于婚姻、生育,她也從來沒有當做一項人生的必修課。
但就算是不想生孩子,你也一定會遇到孩子的困擾——
孩子會“搶走”你的朋友。
随着年齡的增加,這個問題會越來越明顯。
身邊能夠約出來的朋友越來越少,而生了小孩的朋友,更容易和其他小孩的爸媽成為朋友。
陳喬恩直言——
自從謝娜有了小孩之後
我們真的不是最好的朋友了

比如一場聚會中,大家興緻正高,謝娜卻說到點了,要先回家。
因為和什麼人在一起,都比不上陪伴自己的小孩。

當然,《女人30+》并不是要打造一片獨身女性的專屬領地。
相反它告訴你,理想的女性不隻一種答案。
而是可以有多姿多彩的幸福。
張柏芝就說,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生了三個小孩,一看到他們,整個世界就變得開心起來。

但你看。
不管是張柏芝為孩子挑選褲子。

還是陳喬恩在植物店挑選多肉。

她們臉上的神采是何其相似。
熱情洋溢,而又平靜滿足。
都是在認真經營着自己所想要的,家。
生活沒有現成的。
你給它一個什麼定義,那它就是什麼。
至于有人告訴你,年輕是一時的,事業也是一時的,女人最終還是要挂靠到一段婚姻中。
表妹想說的是——
無論你結不結婚,最值得依靠的,都隻有自己。
隻想用婚姻兜底的人。
反而更容易被當成被墊在最下面的那層“底”。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