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懷是個大詞,有可親可懷的溫度和擲地有聲的存在感。一個擁有情懷的IP續作何以延續暖意承載記憶呢?

如果說《玩具總動員》系列前三部緻力于挖掘玩具與孩童的真正聯系并輔以諸如友誼與勇氣的話題,那麼《玩具4》則是對于“玩具”這一符号的完全颠覆與自我沖擊。

皮克斯親手将《玩具》系列主角的“我執”抽絲剝繭般緩緩解開,如溫柔一刀,訴說一邊失去一邊長大、刻骨銘心的童謠。

跨越25年、曆經三部電影的玩具們再次回歸,這次講述的是一場打破傳統的冒險。

在新小主人邦妮家中,胡迪“退居二線”,由邦妮自制一次性叉勺的“叉叉”則為她帶來新的力量。本職是垃圾的“叉叉”堅信自己并非玩具,努力逃脫兒童世界。讓叉叉接受“玩具”新身份的同時,胡迪、巴斯、消失已久的牧羊女卻在神秘古董店遇見了失聲的蓋比娃娃,踏上一段新的成長旅途……

...

圖片發自簡書App
1. 蓋比:渴望被渴望的魂靈

活在一種憧憬的狀态裡,結局要麼是得償所願,要麼是開啟一段悲劇的序幕。

蓋比娃娃沒有那麼幸運。

狹隘的古董店櫃台像是洞穴監牢,她深困其中,執念般地等待可遇不可求的主人哈玫妮。

她的思考是病态的,自以為音箱的損壞阻礙了她獲得作為一個玩具的最大幸福,事實上被需要的渴望淹沒了她的孤獨的心。

當别的流浪玩具獲得新的一生時,蓋比仍舊渴望着被需要。

踏出古董店後,她一點點支撐起那個迷路孩子的無助,這也許告訴她,渴望也擁有選擇的權力。

...

圖片發自簡書App
2.牧羊女:舞台的變更

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與豐收。

牧羊女在最初告别主人時,就有一份别的玩具所不及的灑脫。

牧羊女看得比胡迪巴斯更清醒——孩子們必将離玩具遠去,高飛遠走去更渺茫繁華、他們無法察覺的廣闊世界。

孩子狹小的房間、平庸的生活無法取悅她,于是牧羊女創造生活,變更她的舞台。

她主動選擇被遺棄,丢掉一個玩具所必備的歸屬感,抛棄一個玩具的标簽,這份遺棄即刻進化為流浪。

牧羊女寶貝作為全片最成熟且具有獨立人格的角色,就像拉扯胡迪玩具身份的推手,她一點點揭露殘忍卻真實的光陰規律。

自由的代價也許是斷臂,可與其未來被主人們遺棄,倒不如化身自我成就的玩具浮士德。

在流浪者的身心淬煉與心靈纏綿之際,牧羊女無悔于自我。

...

圖片發自簡書App
3.巴斯:認知的颠覆

由一個未知星際的智慧領袖,一位果敢善斷的潇灑勇士到一個平凡孩子家中的平凡玩具,巴斯光年是最早曆經身份認知颠覆的那個玩具。

面對着無論如何也越不過的那扇窗,巴斯錯愕又茫然若失的背影是《玩具》系列永恒的經典。

飛向宇宙,浩瀚無垠——這種略顯中二的口号在如今的巴斯身上似乎找不到存在過的痕迹。

但在胡迪等夥伴們最為困窘的時刻,巴斯依舊會是星際的探索者,勇敢的戰鬥家。

友誼對于巴斯從來都是甜蜜的責任,一起渡過太多的這些老友是他記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比起胡迪對于玩具神聖使命的執念,留住巴斯的是羁絆。

彈簧狗、翠西、蛋先生、雷克斯…曾經的玩具夥伴們與胡迪擁抱離别時,你會發覺,即便這一切有迹可循,一段旅途的終結無法從容不迫,而會銘肌刻骨。

...

圖片發自簡書App
4.胡迪:聆聽内心的聲音

當安迪鄭重地将胡迪交予邦妮時,安迪一生中最特别的那個玩具離他遠去了。

叉叉之于邦妮,正如胡迪之于安迪。

邦妮的生命重心在她最無助時偏移向了她親手制作的叉叉,胡迪的存在可有可無起來。

換言之,胡迪由安迪生命的主角交替成為邦妮心中的配角,叉叉則是屬于她的獨家回憶。

叉叉尚未領會玩具神聖的使命恰在于陪伴與共享當下童年,而胡迪意識到自己身份的轉變,于是傾其所能完成配角的神聖使命。

榮格講,每件促使我們注意到他人的事情,都使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

在玩具的身份裡,胡迪欲渡人最終卻渡己。

他總是想要拯救很多,挽回很多,他難以跨過橫亘玩具與自由的那道坎。

自我拯救的過程中,重要的是對自己誠實。

胡迪起初批判牧羊女隻是一個流浪玩具,無法懂得忠誠的意義,然而真正的忠誠,并非僅指玩具對于主人忠誠,更多的是忠誠于自己——那個内心的聲音。

牛仔胡迪終于逃脫了自我綁架,以失去的方式通向自由,從“你的摯友、忠誠陪伴”到“飛向宇宙、浩瀚無垠”。

...

圖片發自簡書App


5.End

遊樂園燈火熠熠,胡迪正要踏上邦妮家的房車離開、牧羊女不舍告别時,巴斯說出了那句“It’s ok for Bonnie.”

提姆艾倫(巴斯光年配音)提及這一片段時,表示“非常情緒化,差點沒辦法完成配音工作”。

胡迪在玩具的身份中謝幕,他以更幸福自由的姿态存活在開闊的視野中­——To infinity and beyond.

對于我們,胡迪走丢了,遺失了。

其實他隻是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