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納多雷“時空三部曲”之一
喧嚣漸退,暮色四合,關于1900,就像聚散的晚霞,視線所及是火紅,觸手可及是灼熱。

1900年,Virginian号豪華郵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由船上的水手撫養長大,取名1900。1900慢慢長大,顯示出了無師自通的非凡鋼琴天賦,在船上的樂隊表演鋼琴,每個聽過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動。

爵士樂鼻祖傑尼聽說了1900的高超技藝,專門上船和他比賽,最後也自愧弗如,敗興而歸。

可惜,這一切的事情都僅限于海上,1900從不願踏上陸地,直到他愛上一個女人。

他這一生,第一次想要下船。

普通人也許會為愛癡狂,勇敢邁出那一步,實現愛情美滿,可1900,選擇了生于海上,絕于海上。

他的進一步究竟是海闊天空,還是萬劫不複?

對于我們,大地是根、是歸宿,可對于以船為家的人來說,将漂泊猛然安定下來,同樣是背井離鄉離開庇護所一樣地充滿未知和恐懼。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喜歡這個電影裡所有聽故事的人最後表現出的靜默,和不必多言的震撼。

1900是個孤兒,撫養他的丹尼,是個社會底層的人,也許他沒錢沒勢,但他會捧腹大笑,會教1900識字,他真誠善良,死前留給1900的依舊是他的周圍人都能聽見的笑聲。

很多人說 1900 是個孤獨的鋼琴師。

我覺得,他不是孤獨。

是單純,是多年來在海上成長從未接觸過俗世紅塵的不谙世事。丹尼給他的影響是伴随一生的,很多言論他甚至在成年後依然深信不疑。

即便,那可能是個笑話。

衆人驚異于他與生俱來的音樂天賦,可他卻對那些陸地上的人所認知的成功途徑一無所知。   

“采訪是什麼?”

“巡演是什麼?”

所以,我想如果有人說他孤獨。他可能會問,孤獨是什麼?

他像個孩子。

身處四方天地,長不過船頭,短不過船尾,靈魂卻在遨遊。

他擁有自己勾勒的世界輪廓,驚才絕豔的鋼琴天賦,他彈琴,他幻想,他沒有技巧,他總是對那 88個琴鍵,那無限組合的音符投入極深的感情。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影片裡,有一段讓我特别難過。

1900用船内部的機械随機連線外界的人。他說,你不認識我,但我們可以聊聊天嗎?

他隻是,太渴望。對外面那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他渴望了解,卻不敢觸碰。

人們不會錯過他的演奏。抽煙、喂奶、洗澡……這些,都不會讓船上的人們錯過他的演奏。 

那是天籁,是一種洗禮。

戰争期間,是一曲安魂。

他彈琴,從不在意場合,從來我行我素,但又對周遭的人有着極深的善意。

和傑理的鋼琴鬥,是全片高潮。

所有人都在意這場決鬥的輸赢,他卻隻想借此學到新東西。

他淡泊名利,因為不知道那是什麼。

他為傑理的演奏流淚,他毫不吝啬他的贊美,他像海一樣純淨而蔚藍。

...

圖片發自簡書App

1900擁有無與倫比的洞察力。

“三十年來,他對世界冷眼旁觀,卻得其精髓。”

他生命裡唯一一次為她而作的曲子,終是沒有送出去。

他目送她遠去,滿目人海,洶湧澎湃。

他這一生第一次想要下船。

他站在舷梯上,眼神空濛,他看着眼前的城市,就像最後一次撫摸世界的棱角。

我想起,他決定下船前,邁克斯描繪他上岸後的景象,他會功成名就,有幸福的家庭,兒女繞膝。

他的眼神專注而真誠。仿若身在夢中。

而他的選擇,像是個膽小鬼。

所有人都誇他是天才,但卻不敢面對未知事物,他恐懼沒有邊際的世界,也恐懼無力踏下陸地時的自己。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結局是全篇的點睛之筆,若是 1900 真的下船了,無論聲名大噪還是泯然于衆,都是爛尾。

最後,他對着他的知己,這一生從頭到尾剩下的朋友說“告訴我盡頭在哪?”

邁克斯一直沉默的聽他說,那段長的似乎沒有結尾的話,聽到眼泛淚光,直到泣不成聲。

他知道,他救不了他。

“陸地對我來說是太大的船,就像女人太漂亮,旅途太長,香水太濃。”

“邁克斯,我不下船了。”

亞裡士多德說:離群索居者,不是神明,就是野獸。

有些天才,注定是要毀滅的。

...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