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記得最早對阿爾茨海默病這個病有概念是小時候看了《戀戀筆記本》,而後對其有更深入的了解是通過《我腦海裡的橡皮擦》之類的影視作品,現在關于這個病不論是電影或短片都層出不窮,大多都是通過患者身邊的人的視角來講述故事,而今天想說的影片視角比較特殊,是通過阿爾茨海默病病人自己的視角來講述的,對這個病症的感知會更上一層樓。
Anthony是一個非常固執且獨立的老人,他獨自住在自己的公寓裡,頭發花白行動緩慢,雖年事已高卻依然健朗。他不願接受别人的幫助甚至提供幫助的那個人是他的女兒Anne都會拒之門外,更是不止一次與女兒請來的保姆吵架,控訴對方偷竊等等。而這一切在阿爾茨海默病的推動下漸漸發生了變化。

Anthony深陷在阿爾茨海默病之中,記憶在他身上已經不具有任何意義,它們在Anthony的腦子千變萬化。Anthony有時分不清楚他身處何處,在他身邊的人都是誰,當下發生着什麼事情,連發生事件的時間節點都是錯亂的,他甚至于記不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
深陷其中的Anthony隻能反複的确認他的公寓和他的手表的存在,好像這樣,就能抓住那些虛無缥缈的東西,宣誓着自己的主權。
Anthony表面看似堅強,卻能在影片裡窺得一絲他背後的倔強,從最初的他到最後他崩潰的樣子,我們可以在複雜混亂的時間和空間線裡,在循序漸進的影片裡一覽無餘。
阿爾茨海默病的可怕不僅僅體現在患病的人身上,更可怕的是影響患病者的親人朋友們。患病者身陷錯亂之中,而親人們要為随之而來的諸多問題作出抉擇。就像影片裡Anthony一直以為他身處自己的公寓,殊不知他因病曾被女兒Anne帶回她家裡住過一陣子,就為了能夠就近照顧他,而這也激起了Anne與她的丈夫争吵不斷。
所有的問題會像洶湧的海浪一樣撲向患病者身邊的人,一次又一次的卷土重來,下一次比這一次更多更糟糕。
請一個保姆來照顧吧?一個保姆多少錢?保姆的費用長年累月下來可能負擔不起怎麼辦呢?不請保姆我們誰可以寸步不離的照顧他呢?反正我是不願意的那誰願意呢?是否要去醫院治療?要治療多久?需要多少錢?能否送去養老院?養老院收患有這種病的人嗎?送進去的話多少錢?
他記不得回家的路了,他都忘記我們了,他都想不起來事情了,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誰了,他沒有任何認知能力了……

而這時候,有多少人能夠想起來,他不過隻是慢慢地變回了孩子而已,頭發稀疏花白滿臉皺紋佝偻着背的孩子,一如你最早出生時那樣,頭發稀疏樣貌泛紅醜陋卷縮着身子的新生兒。
在他們的照顧下我們一天天長大,而當我們長大到一定程度了,他們已經不知不覺的老了,甚至我們也不知道他們怎麼突然就老了,像是輪回般慢慢變成我們小時候那樣不谙世事,渾濁的眼睛裡透露着茫然。
其實患有這樣的病症的人不僅僅是老年人,也有可能是年輕人,這已經不是老年人的專屬了。

我們愛的人,有可能會被這種病症纏上,他們無能為力,他們也不清楚現狀,甚至于每天都在混亂中過活,唯一的後盾隻有我們啊。
Anthony在最後靠着牆手足無措地哭着,用充滿着哀傷的哭腔說着“我的葉子已經掉完了”,沒有辨識能力的他已經沒有最初身處公寓穿着長西裝那時的自信和健朗,他變成了充滿委屈和害怕的孩子,在護工輕聲的安慰下喃喃應着。
老年人可能不會得阿爾茨海默病,但他們依然會變成孩子,依然需要我們去陪着愛着呵護着他們。
✩✩✩
這個影片的推薦理由其實非常多,在這隻提三點:1、導演拍攝的視角不同,這部是針對患病者的視角來看全局,換個角度更具有可觀性。2、Anthony的扮演者是曾演過《沉默的羔羊》裡的男主Dr.Hannibal(漢尼拔·萊克特博士),本名Anthony Hopkins。3、這部片在第93屆奧斯卡上有好幾個提名呢,其中Anthony Hopkins被提名為最佳男主角。
✩✩✩
我個人一直對阿爾茨海默病這個病有點感覺,因為我的奶奶以前有一段時間身體的症狀和這個病症非常接近,經常出了門就找不到回家的路,後來不得已隻能在她口袋裡放家裡的地址和爸爸的聯系方式,常常被不同的人帶回家來,甚至有時候是警察。
後來很長時間,她不願意出門怕麻煩别人,再後來,她說她要回老家自己住,怕在這會麻煩我們,直至現在,她在老家不願意再去任何地方,不想麻煩任何人,怕自己是包袱。
如果可以的話,多點關懷多點愛,多去看看他們。
✩之前寫過一篇文,剛好也是和這個病症有關,感興趣小夥伴可以私我發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