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三部曲》幾年前看過後唯一留存的記憶便是Jesse和Celine兩人以話唠的形式度過整個系列,那時的我看來雖感動和有趣卻無法深入理解當中深意。
前段時間因故又将這個系列翻出來重新看,而這次的觀看卻是直擊心靈,更深入的明白,溝通是一切生活來源上的本質,特别是在這個系列裡展示的淋漓盡緻。
其實不同的年齡段重看三部曲都會有不同的收獲,也更能理解當中的深意,好的經典的電影要經得起時間的磨砺,越陳越香,經久不衰。
電影最開始便是Jesse送自己的兒子登機,然後Jesse回到了車裡,與Celine以及他們的女兒一起。原來九年前,Jesse并未去趕飛機而是留了下來與Celine在一起,并育有兩個女兒。
第三部的内容表達依舊和前兩部的風格類似,如同前兩部一樣選擇記錄他們兩某一天裡的生活,這天,是他們在希臘旅遊的最後一天,并額外增加了一些其他角色和一些其他場景。
導演别有深意的将這次的故事發展放在了有不同年齡層次的情侶之間,除了Jesse和Celine的聲音以外,還能聽到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分别闡述當下的感情狀态,或好或壞,使内容和深意更加飽滿。
第一部《愛在黎明破曉前》說的是兩個人相遇相知相愛,彼此都朝着一個方向推進這份感情發展。
第二部《愛在日落黃昏時》說的是兩個相愛的人久别重逢,彼此都賦予這份感情獨一無二的意義,卻苦于錯失對方而郁郁過活。
第三部《愛在午夜降臨前》說的是兩個人相愛并相伴已有九年,一切都歸于柴米油鹽中,在一次彼此都不願退讓的拉鋸戰中,如何重歸就好。
三部曲一口氣看下來,個人其實最喜歡第二部。原因是第一部太過于戲劇不夠真實和接地氣,而第三部裡雞毛蒜皮太過于真實,隻有第二部在戲劇和真實之間,相愛的人久别重逢後的心理狀态更替在越來越深入的交流裡昭然若現。
雖然在偏愛上如此,但在後勁上,第三部卻有着越來越深刻和後知後覺的領悟,慢慢産生感同身受的感覺。
在沒有領悟感情的真谛時我們總會以為愛情是轟轟烈烈,在所有激情褪去後,那些原本的習慣和認知被推翻,我們總是猝不及防地進入到下一個感情的階段,或接受或别離。
記得好久以前看過一個問題:是否感情最後都是趨于平淡?
那會看了許多回答,無外乎都是是的,不論和誰在一起,感情會在日複一日的時光流逝裡漸漸消亡,最終都會走向日常的柴米油鹽中,在雞毛蒜皮的生活裡沉澱和累積,成為無法離開對方的那個人。
還記得年輕氣盛的那個我當時直接推翻了這個問題,認為愛情這樣美好的情感就應該如同戲劇那樣永處熱戀,唯有非對方不可的決心才能證明這段感情的偉大,最終還是在命運翻雲覆雨的浪潮裡尋得答案。
我們在觀看第一部和第二部的時候,設想關于Jesse和Celine的未來時,一定不是第三部這樣的場景。直到看到第三部時,很失望的想着原來這樣的靈魂伴侶也要經受這樣難堪的婚後生活。
可生活本來就不是容易的,總是有無窮無盡的問題需要去解決去忍讓去理解,不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家人的時候。
好的感情不一定是從來不吵架,但一定是即使吵架也能和好如初。
溝通可以有很多種方式,不論那種,至少要有發聲,而非冷戰。
并不是冠上靈魂伴侶這個稱号的愛情就不會進入柴米油鹽的階段,而應該是不論是怎麼樣的愛情都會經曆柴米油鹽的階段,這個階段并不可怕,隻是感覺細水長流的平淡有點乏味,但人生嘛大多數時候都不存在轟轟烈烈的,感情也是如此,偶爾給點新意來點儀式感便好,其他的便是去接受去适應去發現裡面的小美好,最後去享受吧。
前段時間看到導演發出消息,愛在系列将有可能出第四部。
如果故事是依然是九年後,那麼Jesse和Celine将是50幾歲的樣子,而他們女兒則剛好18歲,算上時間大概是2022年上映,說實話,我對新一部抱有很高的期待。
有些故事,适合細水長流的慢慢說。
而愛,也同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