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枯葉,葉落肥土,土豐香果,孜孜不倦,不緊不慢。

...

        修一和英子兩個耄耋老人的故事,離不開夫妻間可貴的尊重、支持和巧妙配合。

        在日本的社會體制下,妻子是附屬于丈夫的。因此,她們要無條件地承擔起為丈夫提供舒适吃穿的責任,隻要丈夫舒心,妻子也會舒心。紀錄片中,修一有一個非常特别的習慣:什麼事都不喜歡麻煩别人,要自己慢慢鑽研,他說雖然慢一些,可是其中的收獲一定會出人意料。住所、水果、蔬菜等等都是親力親為。

...

糊窗戶紙

        修一還很愛他的妻子,尊重她的意見,甚至他專門為他們倆設計了一個插圖:妻子坐在桌前,笑着看着前方,他站着,緊緊地挨着妻子,目光跟着妻子。

...

插圖

        充滿生活情趣的修一讓他和妻子的生活也處處留下了童心的痕迹。反觀妻子,她作為家庭主婦,沒有獨立職業,她一生也秉持着丈夫的理念生活,研究好的菜品,做各類美味的水果給丈夫吃,和丈夫一起勞動,她也說自己的幾十年時光都是為丈夫而活。活在社會規則下,丈夫的生活習慣下,也活在用愛澆灌的家庭裡,90歲的修一曾說:“對于我來說,她是最好的女朋友”,英子在旁邊笑靥如花。

...

“最棒的女朋友”

        英子曾經在經錄片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雖然我們不能把錢留給下一代,可是我們可以把這些肥土、肥料留給後輩們讓他/她們繼承。紀錄片裡,夫妻倆在自種的各類瓜果蔬菜地裡停留的時間最長,施肥、積/堆肥的場景也随處可見。雖然是鏡頭看到的都是實實在在的自然果實,可這何嘗又不是充滿生活智慧的人生果實?在為國家新村及其它建築計劃忙碌了一輩子後,終于慢下來,孜歡不倦地享受生活;将生活長度中長好的人生果實慢慢品嘗,并将這樣的經驗的精髓保留下來,繼續傳承給下一代,身體力行的效果遠比言傳的效果要大得多——即使下一代或者不久後的某一代就會抛棄,那麼至少在修一這一代并沒有荒廢生命,而在“真正地像一個人一樣在生活”。影片中精神病院住房規劃的例子或許也在暗暗提醒人們:人生果實在别處已經播下了種子,在慢慢發芽了……

...

人生的“果實”

        修一夫妻倆的生活,有日本社會體制的限制,也有兩人相濡以沫的愛情/親情聯系,在生活中(實際生活中)的我們,可能無法複制,甚至無法參與。但是我們對生活的态度,各種事情上的選擇,可以向他和她齊:正如修一溘然長逝後,英子還是像往常一樣繼續孜孜不倦地生活,種着果實,享受接下來人生。我們在一邊陪伴時,也在一邊告别。在生活消失殆盡時,隻有收藏着愛的人才能擁抱未來,活下去——收孜不倦,不緊不慢。


...

孜孜不倦,不緊不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