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B+7.7(暫定)
不錯的電影,細節有侘寂之美,有浪漫的餘溫,但整體沒能太感動我—和觀看方式、狀态(不夠投入)有關系。
有以下兩個原因-影片本身和主流電影以及蔡明亮自身電影内容、風格的差異。
首先,由于對本片溢美之詞頗多,以為是對迷影情懷濃墨重彩的描繪,實則不然。因此開始沒找到合适的觀看方式,和傳統劇情片中被推着步步前進、被刺激着情緒、帶動着節奏的體驗大為不同。本片不帶有任何強制性-和影片中的劇院一樣-隻是輕微地邀請你做客幽靈劇場。
電影淡化叙事,甚至不描繪人物(個體意義上的),轉而刻畫環境與氛圍。亦或是說銘刻、記錄一個已經消逝的傳奇故事的側影、痕迹-也即“侘寂”。
這種方式雖然可以最大程度促使觀衆改變觀影方式-主動參與營造和體驗,甚至在細節中發現詩意與戲劇性。但這種過度的留白和不引導、不介入的方式,一方面使得影片頗為暧昧(當然這并非缺點),另一方面使得其說服力和感染力下降。即便視聽方法/場面調度必然和主題相關(昨日輝煌落寞,隻可循迹捕捉),但僅憑借吉光片羽去影射、重構那個龐大的舊夢,這是觀衆想象力的所能達到的嗎?
其次,本片在蔡明亮作品清一色情色氣質的作品脈絡中也是一顆獨樹一幟的奇珠。蔡明亮這次徹底不再猥瑣,甚至有了些嚴肅的懷舊風氣。原來大師不拍情色也能拍好啊-即便少了一點活潑靈動。
盡管有内容等方面的差異,蔡明亮對環境細緻入微捕捉、對情緒的外化影射(現象學的特色),功力依舊深厚-這是風格所在。
和前作《洞》一樣,本片設立于一個帶有預言和末日色彩的廢墟場景,室外下着雨,落寞的劇院,隻有放映機和腳步聲,蕭條破敗之間隻有海報和霓虹招牌(透着賽博朋克氣息)彰顯着過往的繁榮。圍繞着影廳的是環狀逼仄的空間。電影院仿佛樹幹,散發着微薄的能量,用來滋養幾個鬼魂。
靜觀的攝像機将長鏡頭對準場外空間和閑人幽靈般的行動,再回到同樣冷清的場内,如此反複。場内僅拍攝人的動作和反應,搭配原聲音軌,幾年後阿巴斯的《希林公主》則更進一步-隻拍這一場景。而固定機位下劇院陰蔽的空間更為沉寂,微弱的聲音稀松地勾勒、揭示着畫外空間。
對環境獨具慧眼的捕捉宛如紀錄片一般,詩意從真實的細微處悄然流露,影片也被賦予渾然一體的情緒性氛圍。影片通過一個個場景的綿延和交疊,氛圍逐步渲染深化。最後,電影帶我們走入了那個劇場,切身感受到并和那個空間融為一體,完全置身其中,甚至電影空間從銀幕滲透到了周圍的現實環境。
本片沒有對人物的集中刻畫,但一種個體性的孤獨卻昭然若披。每個人都像再末日時分前來朝拜的苦行僧,彼此有着共同的夢想,卻少有交談。
最後,主人也黯然離去,人去樓空,唯食物還殘存着一點餘溫。去年的電影《高弧慢球》對此應當有所借鑒,都是曲終人散的故事。
本片極緻的慢速使得動作成為深淵中無對象的盲目行為,時間不是被放慢而是被懸停和凍結了。80分鐘拍出了世紀般的沉緩,但不得不提-信息量的确過少。
其次,本片在語言上是沉默的-即便聲音始終沒有缺席-直至45分鐘才出現第一句震驚的台詞:“這個戲院有鬼。”
關于兩部電影的時間關系很多人分析了,我沒看過就不添亂了。空間方面的确可以考究,等重看拉片。
本片不斷被推薦,一直沒舍得看,今日一睹傑作真容。剛聽完蔡文晟和波長的播客,也看了《迷影》,或許影院的落寞也是迷影時代之終結吧,但迷影精神和夢想不會消亡。(見另文:《迷影》:迷影之後,何去何從?)
ps.有機會一定要去影院再看。(前提要看《龍門客棧》)
25.9.1
我的影評合集:Aleph-我的影評
最後的電影-《不散》 -後迷影時代的經典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拯救世界》-一部颠覆、突圍與叛逃之作 評分:A-8.1 (以後可能重看,暫且保留态度,打四星。)久聞導演之名,卻沒抱太高預期。然而影片開場即展現出驚人的控制力,一路高能,令人屏息,力道太強,驚豔至極。類型突圍影片設定為披着科幻外衣的懸疑驚悚片,本質上是心理劇,最終又來到 ...
重溫《盜夢空間》 -管窺好萊塢電影的“造夢空間”和“歸家”母題
⭐️ 公衆号圖文版:重溫《盜夢空間》-管窺好萊塢電影的“造夢空間”和“歸家”母題 - 微信公衆平台評分:B-,6.5+(五星改為三星)前言:這部曾經喚起世界性的集體猜謎的諾蘭“科幻神片”距今已經十年了,作為經典似乎還不夠遠,但作為席 ...
張藝謀的雙料金獅:城鄉溝壑中的女性求索 ——《秋菊打官司》和《一個都不能少》的紀實美學和現實互文 公衆号圖文版:張藝謀的雙料金獅:城鄉溝壑中的女性求索 - 微信公衆平台1️⃣簡評與觀感《秋菊打官司》和《一個都不能少》是張藝謀90年代的兩部現實主義傑作,二者不僅在情節、風格上有高度相似性,而且都先後榮獲了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 ...
簡評-第五代發轫作
C 5-簡評:觀影體驗實在很一般,影像貧瘠不堪、情節一樣僵死無力,鏡頭毫無魅力和吸引力可言,鏡頭間也不具張力。播音腔的配音,樣闆戲的表演,攝影的确有新意,但總體上十分雞肋-節奏不穩、形式和内容的不協調,也隻有在這個特殊時段才會産生出 ...
劄記-随感-簡評
評分:B- 6.6/6.7前言:機緣巧合來看第二部該導演的電影,聽說是和《扒手》一樣地動作和犯罪片?和前作相比,似乎視聽更為程式化、絲滑的長鏡頭減少了,詩意和美感也有所喪失(或者說側重發生了變化)。簡評:有着《男人的争鬥》的開頭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