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講述的是關于北京第一所為進城務工子女創辦的初中裡,一群熱愛音樂夢想的合唱團孩子們的故事。制片人說,拍攝周期是從2017年到2019年,在這種間發生了很多事情,人也換了一批又一批,主人公跟拍了十幾位,最後隻用了四位作為主線,有些人拍着拍着就消失了,他們也認為這是紀錄片的一部分,本來他們終究是要像蒲公英一般随風消散的。
他們說,紀錄片本身就是遺憾的藝術。故事裡的孩子們都各有各的遺憾,階級和怎麼也掙紮不上去的地方,都吐露着片子敏感的地方,想看影片的可以去網上搜,大熒幕上映的話估計要删減很大一部分。
有幾位同學都在質疑紀錄片的真實性,認為影片的故事連接太過緊密和完美閉合,主創坦然沒有劇本,所有一切都是自然發生後根據故事線慢慢拼接起來的素材。我看影片的過程中,也常常被攝影機前怼着臉拍的孩子們仍然能做出那麼真實而自然的反應而驚到,其實很想問問主創們是如何讓孩子們能夠不被攝影機所影響,難道是真真正正的因為實足跟拍了兩年所以已經習慣了嗎?還是因為孩子們本身就淳樸到不在乎在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心性。
另外,在影片中不僅能看到孩子們對夢想的執着,有一點是讓我非常難受卻又無能為力的一個暗藏的主題,中國式教育。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他們都并不在乎孩子們真正的情緒,影片僅僅是在物質基礎上(捐款,慈善會等活動)給予了孩子們較好的體驗,但是沒有任何人給過他們情緒價值。非常常見的就是家長會在孩子們開心的時候潑他們涼水,老師隻會教訓學生并不會在乎他們心情不好的背後原因……
觀影過程中,我至少有五次潸然淚下,在毫無修飾的孩子們的歌聲中,在他們淚眼盈盈的眼眶中,在他們想笑又笑不出來的表情中,在他們敏感多疑的情緒中,我渾身都起了雞皮疙瘩。
孩子們啊,繼續唱吧,假若像蒲公英一樣風吹就散,歌聲就會四海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