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原著那些優美的文字後,非常好奇電視劇會怎樣去守住原著散文的靈魂。電視劇本質是以阿勒泰為背景的青春愛情文學,男女主愛情為主線,前部分愛情美好得如夢似幻,最後一集的傷痛離别顯得有些俗。全劇人物塑造得最豐滿是巴太的父親和文秀的母親,但劇裡的女主和我心目中的形象有些不同,我心目中的女主形象是堅韌的、勇敢的、細心的、随性的。整部劇重在了主角懵懂的愛情經曆,弱化了遊牧民族的生活主題以及遊牧文化在現代化環境下受到的沖擊。故事的細節之處由原著散文片段填充起來,即淳樸熱心的哈薩克族人的日常生活,顯得豐富獵奇,如畫般的森林高山和綠水,躺在濕漉漉的草地,與羊群馬兒作伴,靜谧而悠遠,這種自由無拘無束的生活對于現代都市人來說遙遠而陌生……讓人在快節奏生活習慣的影響之下,還能停下腳步來細細欣賞阿勒泰的慢。
高曉亮這個角色添加得不合時宜,可惜木耳那一章節,原著是作者的母親摘木耳,更能突出母親的堅韌和智慧,并且有一整個完整的後續故事,這個故事的核心還沒來得及展現,在劇裡就被掐斷了。還有參加婚禮的章節,删減後太過短暫,而且隻圍繞着巴太的話題。
巴太的人物形象非常驚豔,看多了熒幕前的小鮮肉形象,少以見到野性的帥,讓人眼前一亮,他身上與衆不同的氣質和阿勒泰的山水融合在一起,渾然天成,每一次巴太走向文秀,一人一馬,在山花爛漫的草地,仿佛剛從畫裡走出來。特别是結尾處巴太踏着月光的暗影終于走向心愛的女孩,和《傲慢與偏見》裡的男主在餘晖裡走向女主的鏡頭簡直是異曲同工之妙。
非常難得是,無論是構圖還是灰藍的色調,滿屏都是深廣悠遠的鏡頭,拍出了阿勒泰生氣盎然、明亮純粹的美麗,符合我對阿勒泰所有的向往。此外,八集共八首片尾曲,這一點細節和《漫長的季節》一樣,别出心裁,韻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