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和平年代裡的人們,如何去了解士兵們在驚恐和血泊中的犧牲,如何知道戰争中受苦難的民衆?

第一次帶着浮躁的心情看了幾集,竟然覺得有些枯燥。現在百感交集,我想嘗試着寫點什麼,我知道,影視作品裡所呈現的驚心動魄、再驚人的血腥場景,遠不比真實的殘酷。除了震撼、敬佩,還有對戰争的深思。
盡管有限的劇情無法去書寫更多的人物故事,但每一個人物形象都很豐滿。沒有醜化敵方、美化己方,盡量客觀、真實展示戰争面貌。有錯殺軍官、投錯手榴彈誤傷隊友的士兵、無能但有權的空頭将領,英雄也是害怕死亡、害怕流血的普通人。對待戰争的态度,不應該局限于某部作品、某場戰争的背景,嚴肅意義上的戰争片首要主題,是對反戰的思考,不應該成為泛化娛樂的談資。劇情緊湊到,讓我有種每看一集就像看了好幾集的錯覺。每一集導演都不同,片頭對原型人物的采訪實屬難得。

我一直記得,從防空洞裡出來第一次吃到巧克力的意大利小孩有多驚喜;記得布落伊躲在坑裡無法戰勝戰争恐懼時的無助,到鼓起勇氣打響第一槍,得到一朵象征真正軍人的雪絨花;哈利背着絲質的副傘,想作為婚紗材料回家送給戀人;記得有個士兵踢開門的一刹那,看到的不是逃竄的敵人,而是驚恐的一家四口;醫護小姐特意給醫護兵尤金的巧克力和溫柔的鼓勵;記得被剃光了頭發抱着嬰兒的母親,收到一盒幹糧後那抹淺淺的微笑……
印象深刻的還有,劇情裡對集中營的理解和翻譯,關押着的,他們不是罪犯,也許是不喜歡、不需要?那是怎樣的一個德文詞,我們不知道,隻知道是醫生、音樂家、職員、農夫等普通猶太人、波蘭人、吉普賽人。

戰争帶給軍人的

...

他們為何而戰?

landsberg(蘭登斯堡)的猶太人集中營裡,那些惡臭的腐爛,不是屍體,而是人性,納粹分子面對所謂的“猶太人問題”最後解決辦法;在荒涼的廢墟,小提琴家們奏着低沉的音樂,不知道是給生者的贊歌,還是對亡者最後的撫慰。屏幕前的我,早已模糊了視線,眼中凄慘的畫面揮之不去。是戰時悲慘民衆的縮影,形式、背景不盡相同罷了。

戰争結束後,李高特私自殺了一個退役隐居的德國軍官,可最後他們收獲的,并沒有洩恨後的輕快,唯留下木屋前圈養的小雞和不遠處驚愕的牛羊……
戰場上存活下來的人,嘗試重新加入世界,卻無時無刻不想着那些沒有機會享受和平安甯生活的兄弟們。

我不知道,該怎樣去看待很多情節……有些地方沒看懂,許是戰争本身就是看不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