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生死場:蕭紅小說精選集》之後,對蕭紅很感興趣,就找來了她的這部傳記電影來看看,把書評影評放在一起寫完。
《黃金時代》這部接近三個小時的片子,最觸動我的地方有兩處,一是蕭紅和丁玲相見,兩人談天,蕭紅是一位獨特的女作家,丁玲也是,兩位偉大女性學者之間的聯結,讓我覺得很奇妙;二是影片結尾又回憶起蕭紅幼時的生活,旁白是蕭紅的《呼蘭河傳》,“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這個時候的蕭紅是自由的,這份純真讓人動容。
這部電影裡的其他部分,我都不太喜歡。第一這部電影用太多别人的評價來表現蕭紅,而很多評價我不喜歡,比如有一次在飯桌上一個男的(應該是蕭軍的朋友),說蕭紅比蕭軍有天賦,而蕭軍寫的比蕭紅深刻,這點我完全不贊同,雖然我沒看過蕭軍的作品,但是我認為蕭軍完全比不上蕭紅,如果不是蕭軍搭上了蕭紅,我壓根不知道這個家暴男。第二,這部電影美化了蕭軍的惡性,有洗白蕭軍的意思,明明蕭軍也出軌過女學生,電影裡卻把這段講的不清不楚,還有蕭軍家暴蕭紅,電影卻表現的蕭軍隻是酒醉而已,打了蕭紅也是理所當然的樣子。第三,電影太側重于蕭紅的感情生活,電影裡面蕭紅說不知道後人還會不會看她的作品,但她的绯聞會永遠流傳,電影把這句話放出來的意思是想警醒觀衆嗎?那我覺得太諷刺了,因為電影本身就沒有側重于表現蕭紅的作品和她自己的獨立思想,電影裡蕭紅像一個虛弱的、過于重女男感情的木偶。不明白這部電影為什麼叫黃金時代,明明一地雞毛,真正“黃金”的地方也沒拍出來。
另外,這部電影裡的男性角色都面目可憎。我隻講個魯迅吧,蕭紅蕭軍在與魯迅見面的時候,魯迅的第一眼就放在了蕭軍身上,此後談話的時候也幾乎都是與蕭軍交流,蕭紅像是個附屬品一樣。她們三個分開的時候,魯迅也是把錢交給了蕭軍而不是蕭紅,我認為這裡可以看出魯迅和蕭軍非常低劣和卑鄙,沒有把蕭紅放在眼裡,不知道這段是不是導演刻意為之,總之讓我非常不适。除此之外,魯迅與許廣平的相處也令人惡心,許廣平完全就像一個保姆,做飯、招待客人,能看出許廣平也是有自己的思想的,她欣賞蕭紅,認為蕭紅寫的“苦”與她人都不同,可是她仍然是擇菜、伺候魯迅,生了一個兒子。一些人說魯迅尊重女性簡直可笑。
可能是這電影的作用,我看到最後,已經沒有太多對蕭紅的同情,縱然她這一生悲苦疾病纏身英年早逝,可我認為她的大部分不幸都來自于男性,她厭惡父親,所以逃離了那個家,但是我不明白為什麼後面遇見那麼多男的,她卻一而再再而三的選擇靠近?明明她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賦與才華,卻把時光都浪費在了男的身上,什麼愛不愛的,都是在損耗她的生命,讓她變得不快樂,我不理解也不喜歡她的選擇,因為明明她可以有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