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

一部講究也中規中矩的電影吧,基本完全符合預期。

陳佩斯老師用這麼一出荒誕戲劇向我們闡述了:藝術工作者未必有更高尚的品行,但是若能在威逼利誘下,依然保持不忘初衷、忠于本心,即是難得的。

關于劇情其實沒什麼好說的,因為确實不論是劇作結構還是台詞設計上,這個作品都很“老”、很經典,沒有多少新東西,也正因如此,這個劇作非常紮實。攝影上,能感覺到是想和話劇拉開一些距離,空間設計、鏡頭運動、俯視鏡頭都是比較有電影感的,對傳統京劇的大銀幕呈現也很驚豔,可見是下了功夫,張藝謀的禦用攝影指導趙小丁功不可沒。

說一些不滿意的地方吧。第一,能看出有很多鏡頭的速度是在後期階段經過調整的,因為鏡頭會出現明顯的不流暢、卡頓感。雖然同樣的問題出現在很多國産數字電影中(如《流浪地球2》《你行!你上!》),但這部調整的數量應該是我看過最多的,有調速技術濫用之嫌。究其根本,應該是在剪輯階段發現很多戲的節奏達不到剪輯要求,又難以重拍,所以選擇了在後期大批量處理。這個問題可能确實太偏技術了,但我個人在電影院裡很容易被鏡頭突然的不流暢拉出戲外,而本片大量的這些鏡頭又不是刻意抽幀、重複幀的藝術處理。

另外,原話劇編劇毓钺老師沒給署名絕對是重大錯誤。本片的一大主旨就是“守規矩”的重要性,那麼即使是從小說、漫畫進行大幅度的改編,也要用大字署上原小說作者的大名,這不僅僅是個“規矩”,更是受法律保護的“署名權”。更不用說話劇劇本相比小說其實已經很接近電影劇本了,結構和大部分台詞都是照搬原著,沒理由不給人家署名。這事兒做得不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