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賣到如此票房的作品必然觸動和反應了一些什麼。人物形象空洞和人物關系稀碎是商業大片通病,而能想出三方勢力政鬥已屬于較為有腦子的大片編劇。以“别打我爸爸,别打我兒子,别打我弟弟”為核心價值觀的人物體現了老鐘價值觀與商業大片燃點的良好融合,有生命力的女性角色則不出意外地消失不見,隻剩戲份極少的兩位聖母與妖女。導演狡猾地讓吒母死後哪吒的“升級”解釋為三味真火的功效,而非聖母獻祭生命供養兒子成長,父親則自然是不會死的。
最狡猾的還是剔骨還父的情節被合家歡徹底招安,變成父母無條件的愛和子女對父母永恒的愧疚,盡管前者後者本就是老鐘親情強紐帶的一體兩面。相比于上美版哪吒鬧海,這兩部“魔改”哪吒把最核心、最尖銳的代際矛盾強行轉移到了家庭之外,為哪吒人為創造了惡劣的外部環境,而家成為最堅實可靠的後盾。由父母的絕對支持和陳塘關百姓“無怨無悔”的滅絕所供養起來的哪吒,究竟有什麼資格代表被壓迫者或單純不滿規則的理想主義者去向所謂的世界的規則宣戰?要知道,最大的魔是心魔,最深的牢是家庭,最毒的藥下進培育滋養人的環境。更何況,哪吒與李靖的矛盾不隻有親子矛盾,更是李靖所代表的力求維穩、不惜綏靖、拒絕變革的掌權者和既得利益者與哪吒所代表的強有力的新生革命力量的矛盾。在太多人類曆史中革命都是由年輕人推動的。哪吒與李靖的關系既可以從親情維度進行更精微剖析,也可以從政治是角度做橫縱延展,唯獨轉移矛盾的改編最為可恥。
哪吒與敖丙的關系相較于第一部,在第二部中則是徹底藏不住了,敖丙依附哪吒的肉身就是敖丙“第二性”本質的絕佳象征。第一部中敖丙至少還是先天與後天參數與哪吒截然相反的成長參照,第二部中的敖丙則完全是一個等待被拯救的“公主”,再強的戰鬥力也給不了他主體性,跟吒母一樣。敖丙沒有思想,不質疑哪吒的決定,不追究哪吒将其父親與龍族害入絕境的責任,在結尾離開父親、追随哪吒、消失在滿天的哪吒紅中——這不就是老鐘的婚姻嗎。看着大戰中哪吒紅與敖丙藍繞成一個太極形狀,我想,賣腐和“性别模糊的帥哥”就是中國女觀衆與男導演達成的暫時平衡吧。老鐘再怎麼模糊性别也不會真正讓性别流動,不會真正打破第一性與第二性之間的結界。
不過,這部電影沒有寫出任何一個跟哪吒平等的角色,沒有寫出任何一段有血肉的人物關系,由此導演徹底逃脫了女性主義者的批評,因為你不能對狗罵“你不是人”。片中所有人都是符号,哪吒則是全能自戀的絕對主角。他的意氣用事永遠是事實上的最佳選擇,要不然叫爽片呢。敖丙沒能呈現出一條與哪吒至少勢均力敵的路徑選擇。不懂社會規則的小男生學着魔童吊兒郎當耍帥,把手伸向女生的裙擺。
美人爛劇本出熱坑,熱坑出佳作。生命力旺盛的同人女隻要有些漂亮男人和愛恨情仇就可以做飯以自養。同人女(包括廚子與吃飯的)都已讓屎裡挑糖的絕技成為本能。我永遠相信我們的創作力。隻是,好的一創可不可以多一些,讓我們真正滿意(而不是脫離二創就什麼也不是)的一創能不能也制霸票房榜?
最後,真的零個人在意陳塘關百姓和被煉成丹的龍與妖嗎?大家都默認了時代的一粒灰壓在一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山?那假如這粒灰就是哪吒跟龍爹都不長嘴非等你們被關進了煉丹爐才真相大白呢?還有沒有人記得上美版哪吒正是因為龍王吃了女童才抽敖丙的筋,又是因不忍看陳塘關百姓受龍王天災報複才毅然自刎?魔童賺走了人民的錢,卻根本不是人民的哪吒。
招安代際矛盾,規避性别矛盾。魔童賺足了人民的錢,他卻不是人民的哪吒。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不成熟者的美名是少年
在這部電影中隻看到青春革命情欲之熱烈是片面的。假如一百多年後還照着《悲慘世界》寫五月風暴,那還有什麼意思。一定有人截取帳篷中的三具交疊的曼妙胴體與小祭壇上的聖餐與蠟燭,但假如這就是導演想講的全部,他就不會拍攝父母與支票。這是一部無比 ...
Tim:首先忠于自我,然後忠于愛欲
e5上頭,亂寫有些人會覺得無性戀是病,但我常自嘲地說,愛欲才是一種大病。尤其在這個以理性追求自我工具化、可計量化、利益最大化的資本主義時代,藝術是幼稚的遊戲,愛情是缺心眼的大病。幾天前和友人聊東亞教育,我剖析自己如何無意識中把優績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