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華亭》我都不知道自己看了多少遍,每看一遍,就增加我喜歡一分,喜歡劇中的角色,喜歡劇中的服飾,喜歡劇中的道具,喜歡劇中的禮儀,喜歡劇中的畫面,還喜歡劇中的語言……(我看了《大明風華》中皇家的華麗繁複的服飾後更喜歡《鶴唳華亭》服飾的簡潔素雅端莊大氣,天然去雕飾更顯雍容華貴)
當然,更多得是,每看一遍我都不忘揣度太子的心境,體味那些絕望的、蒼涼的、悲傷的、辛酸的、憂傷的、無奈的、欣喜的、慶幸的心情,欣賞在戰鬥中不斷成熟的太子内心越煎熬翻騰表情就越平靜,感悟通過眼神、淚水、動作、語言展現出的隐忍、殺伐決斷和堅毅。
吃瓜群衆的我暗自慶幸、心慰電視劇的改編,讓太子沒有像書中那樣自戕。(但很快我就被無情地打臉了)

沒有想到,偶然之間,竟見《别雲間》,一個《鶴唳華亭》的番外/續集。
再見《鶴唳華亭》番外,我驚喜我意外。
我無法容忍APP龜速的更新,花錢超前點播觀看。
看後,真心佩服導演、編劇的精心剪裁;真心覺得演員的那麼多表演沒有白費,可以得見天日;真心感謝這些鏡頭沒有用在《鶴唳華亭》中,否則會讓《鶴唳華亭》大打折扣,更更感謝的是,如此剪裁出一個12集的番外,終于讓我不再遐想,讓一切塵埃落定,我可以對《鶴唳華亭》說再見了。

《别雲間》中太子蕭定權,編劇無論怎麼替他掙紮,最後都在書中的結局走到尾聲。這是我最不願見,也最不想見的,即使這個結局編劇在《别雲間》的第7集裡已經埋下伏筆,可是情感上依然讓我不能接受。
但我理解太子的選擇,從出生就作為儲君的他,一直所學為君之道,且受一代清流大儒的教導,一貫以家國天下為己任,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尊崇地位,早就将他塑造為心性高潔的儒雅君子,雖在皇帝打壓下一直不甚體面,甚至狼狽,但骨子裡散發的清冷高傲的皇家貴氣不容他人玷污,因此如果一朝被廢,就如太子在秋千架旁對顧才人所說,對他而言被廢和死沒有什麼不同,屆時他不會允許自己苟活,不會給他們留下侮辱他的機會,這個侮辱,也包括陸文昔。

誠然《别雲間》中太子依着書中的結局走完一生,讓我心痛,但我更悲憫的是顧承恩,他的表兄。
他的一腔的心意被太子踐踏,可憐他費盡心機誠心誠意殚精竭慮為太子奉上的籌謀是太子棄之如敝履的不需要、不領情、甚至嫌棄,在太子斬釘截鐵地說即便他因此登上皇位也會斬他顧氏滿門的無情話語裡,曾經陽光俊朗,如今鐵血铮铮的英朗将軍流着淚在心如死灰中拔劍自刎。

為太子死去的人,太多了,無論是間接的是,還是直接的,多的他早已經無法承受。
自古,皇位就沒有不流血的,皇位容不下幹淨和青春,可是我們都渴望幹淨和青春。
在可為不可為,能為不能為之間,太子選擇了一條艱辛的路,這條路,不踏着鮮血是走不過去的,所以,他要麼被廢,自我了結;要麼,踏着别人的鮮血登上皇位,一展他的家國抱負,皇權路上沒有第三條路可走,可惜,他選擇了前者,于是他隻能命歸黃泉,無緣皇權。

無論怎樣,《别雲間》讓我再次過了眼瘾,也給了我一個放下《鶴唳華亭》的理由。
再見《鶴唳華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