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傷害,父親的保護,女性友誼的脆弱與失落。
說實話,我有點喜歡麗奈。她壞得很“标杆化”:嫉妒、報複心、想占有别人的幸福,一步步滑向了不光彩的選擇。可每一次看見她的時候,我心裡還是忍不住歎口氣。因為她的壞幾乎全是原生家庭和缺愛一步步養出來的,她身上那種扭曲的執着,反而讓我覺得真實。
尤其是富山的大雪裡她在藏起外婆後,笑着看着美紗的瞬間,忍不住想說“瘋了吧”,但是又覺得那個瞬間比任何時候都讓我覺得震驚:麗奈,你真的不是在愛着美紗嗎?
當一個人極度渴望與另一人融合,無法忍受她和别人分享情感時,占有欲和愛欲會交織。但是,從“浪漫愛”的角度出發,麗奈對美紗的感情中并沒有明顯的戀愛或性指向,她的情緒焦點還是在“我不想失去這個唯一對我好的人”,而不是“想成為她的伴侶”。
麗奈的媽媽,在婚姻失敗、生活一地雞毛之後,把所有怨氣都傾瀉到孩子身上。看到女兒和繼母親近就嫉妒,用憤怒去打擊孩子的笑容,在廚房摔摔打打,隻為了讓孩子知道——“你不許快樂”。最殘忍的一次,是她當着童年的麗奈選擇了自殺,把絕望扔給了一個小女孩。從那一刻起,麗奈的生命就像被雨淋濕的棉花,怎麼也幹不透。
麗奈的整個成長都像是圍着這場潮濕生活打轉。她學會了小心翼翼地察言觀色,不敢自由地表達自己。别人問起母親,她要用謊言編一個“能幹的職員媽媽”,好像這樣才能讓自己顯得不那麼孤單。這樣的孩子,其實心裡早就裂了一道口子。
麗奈對美紗的感情接近于“強烈的依戀與渴望救贖”。她把美紗當作世界上唯一的安全出口,這種情感帶有一種替代父母之愛的渴望。這種依戀往往很濃烈,以至于看起來像愛情,但本質上是想要獨占溫暖、害怕被抛棄。
嫉妒、争奪、敵意、渴望靠近,如何與愛區分開來呢?
戲劇最會玩的,就是對比。麗奈的好朋友美紗,有一個溫柔得近乎理想化的父親。父親的愛就像傘,替她擋住所有的雨。後來,命運安排她遇到了鈴木亘——一個為了她,願意逆轉時光、默默守護十年的人。劇情裡那種愛情是極緻的:第一次見證她的死亡,心碎到死;重來一次,隻為了替她改變結局。十年癡情,換來一次救贖。
可是我看着這些“美好”,心裡卻越來越不舒服。為什麼?因為這一切,都建立在“糟糕的母親”和“偉大的男性”這兩極之間。一個女人的人生,好像永遠在這兩股力量中擺蕩:一邊是母親的缺席或傷害,一邊是父親或戀人的拯救。沒有母親,就必須用男性來補償。這種補償,難道真的是答案嗎?
這部劇改編自韓劇,帶着很濃的東亞叙事氣質:我們習慣用偉大的父愛、用男性的深情來修補生活的裂縫。看似浪漫,但看多了會覺得無力。難道女人的一生,注定要先被原生家庭傷害,再等一個男人來贖?連好萊塢都逃不開這個公式,《星際穿越》裡也是父親跨越時間與空間去拯救女兒。我們是不是太依賴這種幻想了?
更讓我失望的,是劇裡女性之間的友誼。原本麗奈和美紗之間有一段真誠的閨蜜情,但随着故事推進,愛情的漩渦輕易地吞沒了它。性緣壓過了友緣。很多時候,電視劇裡的女性一旦戀愛、結婚,就會把朋友抛在身後,朋友隻是生活之外的短暫停靠。
而我心中一直向往的,是另一種女性友誼。比如《住宅區的兩人》:野枝和夏子年輕時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一個忙着事業,一個忙着婚姻,彼此有了距離。但到了老年,她們又回到了老家,像呼吸一樣自然地走進彼此的日常。她們不完美、不驚天動地,但那種溫暖幽默的陪伴,是我真正羨慕的。相比之下,那些手撕閨蜜、閨蜜搶男人的狗血劇情,實在無趣。
《請和我的丈夫結婚吧》講述的當然是一種奇迹式的愛情:有人願意為了你重來一次人生,哪怕付出生命。但看完以後,我心裡留下的不是浪漫,而是一種疲憊。我疲憊于母親這個角色總是被寫得如此扭曲、失能,疲憊于男性的深情總是被當成唯一的救贖。我希望有一天,影視劇裡的女性可以不用被救,也能彼此托舉。
我們需要的,不僅是能穿越時空的愛情,更是一個能托住自己人生的朋友、姐妹、甚至自己。愛情很好,但願它不再是女性人生的唯一出口。
看完劇,我的心裡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在大多數故事裡,女人能依靠的隻有男人?什麼時候,女性之間的溫柔與陪伴,才能不被愛情和親情吞沒?
聰明的你,告訴我。
愛與守護之前,我最觸動的,是那個安靜的瞬間:
麗奈走向美紗的時候,手裡攥着兩條幸運手鍊。那是父親再婚的妻子留下的東西。
那個女人,面對前妻留下的孩子,面對一個“拖油瓶”的存在,從一開始冷臉到最後離開,都記得自己答應過麗奈——要教她編一條手鍊。
那條小小的手鍊,是麗奈生命裡少見的溫柔,是一絲不帶血緣的善意。
所以,當她看到美紗孤零零坐在長椅上,眼神裡全是無助時,她把這唯一的溫暖帶了過來。她想把自己僅有的願望、來自另一個女人的溫柔,交給這個同樣孤單的人。
就是這點善意,讓兩個本來都缺愛的女孩,暫時彼此抱團取暖。
在命運的闆塊開始漂移之前,她們曾是一體的。
小島和小島在大海裡相望着,迎接每一個黃昏和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