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o no Aozora(《美麗的藍天》)彈完後,教授好像有點不滿意,于是對着鏡頭輕聲說:“我們再來一次吧”。
Aqua(《水》)響起來,彈到一半他好像很開心,我忍不住閉上眼睛靜靜聆聽,大量的水聲效果,帶來清新和自然的感覺。怎麼說,突然想起來伯牙和鐘子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一曲終了,我發現自己差一點兒就睡着了。
我完全就是音癡!
還好教授又說了一句台詞,“……(我)太勉強自己了”
電影裡總共3句台詞,其中1句是女staff的回應。
下一首就是歡暢的Tong Poo(《東風》),開始的時候讓人陶陶然。“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這首曲子是坂本龍一與Yellow Magic Orchestra(YMO)合作的一部分。
但是結尾的時候,音樂重新變得沉郁起來……
接下來是《呼嘯山莊》。
我讀過這個故事,雖然情節幾乎忘記了。希斯克利夫是孤兒,由于受到呼嘯山莊莊園主的喜愛,導緻莊園主的兒子辛德雷對他十分厭恨,還好莊園主的女兒凱瑟琳對希斯克利夫非常友好。凱瑟琳雖然愛着希斯克利夫,還是嫁給了富有的畫眉山莊的繼承人埃德加·林頓。多年後希斯克利夫歸來,讓早年折磨他的辛德雷一命嗚呼。凱瑟琳在埃德加和希斯克利夫之間的情感沖突讓她溘然長逝,給希斯克利夫留下了傷痛。此後希斯克利夫讓凱瑟琳的女兒嫁給了自己的兒子林頓,并繼續折磨他們,還好,在希斯克利夫去世後,這對年輕人愛上了彼此,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的故事在和解的希望中結束……
在教授的鋼琴聲裡,音樂充滿沖突情感張力,結尾的時候還是蠻溫柔的。是的,溫柔。
這次聽《遮蔽的天空》,和《坂本龍一:終曲》時候的感受完全不同了。因為當時背景畫面是荒原,男女主人公好像在世界盡頭進行擁抱一樣,那時心情很矛盾,又憂傷又覺得有點安慰,撲入視野的是沙漠的那種昏黃,很亮的光。
這次畫面是黑白的,聽着聽着我想起來,在《遮蔽的天空》前後,教授提到了“一生中能看到多少次滿月升起”,也許20次,也許無限。
兩個月前我把《我還能看多少次滿月升起》看完,其中涉及到這個電影的内容:
“然後,在9月上旬到中旬期間,我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為演奏會Rynichi Sakamoto;playing the piano2022拍攝影像。雖然也有人誇我在2020年年底進行線上直播的鋼琴獨奏演奏會發揮的不錯,但我那時身心都處于最糟糕的狀态,至少對我個人來說,當時的演奏留下了一些遺憾。另外,在視覺呈現上,我對那年年底的線上直播也有一些不滿,如果這變成最後一次演奏會的話,我會很不甘心的。所以,我想在還能勉強進行自己還算滿意的演奏時,拍攝能夠遺留給未來的演奏場面,便策劃了9月的這場演奏會。在場地方面,我選擇了我認為日本音效最好的NHK廣播中心的509錄音棚作為錄制場地。導演相當認真,為了給拍攝留出充裕的準備時間,他讓我早早敲定了演奏的曲目。我們根據用iPhone錄制的臨時音源,按照一天中從早到晚不斷變化的影像來排列曲目順序,并考慮整體結構。每首樂曲的拍攝都準備了細緻的分鏡,燈光和攝影機的位置也會根據樂曲進行大幅度切換。
……其中有些曲目是我首次在鋼琴獨奏中演奏,例如The Wuthering Heights(1992)和Ichimei-small happiness(2011)。我還以未曾有過的舒緩節奏演奏了《東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稱之為最後的演奏機會,但對此刻的我來說,它可能是一個新的境界。”
是這樣的沒錯。現場演奏和之前在專輯裡聽到的有很大的區别,雖然我是個木耳朵。
選擇的電影開場時機太巧妙了,杜比全景聲廳隻有我一個聽衆,好幾次似乎聽到了教授的呼吸聲,還以為是錯覺。
Trioon(《三重奏》)響起來的時候,聽到風扇的換氣聲,終于确認了,原來我聽到的真的是他小心翼翼的呼吸,現場收音效果太好了。
“可能因為演奏消耗了相當多的能量,在拍攝結束後一個月左右,我都有些虛弱,身體一直不太舒服。但即便如此,在死之前能夠記錄下令人滿意的演奏,我也十分欣慰。”
以前從未覺得,彈鋼琴會是一項“體力”勞動。在《三重奏》的停滞裡,我感覺自己到了一個非常純淨,非常澄澈的空間。那裡,教授每次敲擊的音符,都好像是第一次聽到,又像是最後一次聽到,而且似乎不休不止一樣。
紀錄片前半部分,随着樂曲的變化,教授的臉局部或者整個出現在大屏上,黑白影像裡他的頭發,老年斑,過于沉浸而專注的神情,太近了,鏡頭好像有種冒犯感,又好像在記錄他生命的點點滴滴,用一種讓人吃驚的近距離。
《我還能看到多少次滿月升起》中,教授談起自己對《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的感受,“因此有十年左右的時間,我堅決不在演奏會上彈奏它。不論我走到哪裡,都會被人問:”您能演奏一下《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嗎?真是沒完沒了,讓我受夠了。”
清楚這次紀錄片中會出現這首音樂,但我絲毫沒期待它,說不上為什麼,大概每一首都讓我覺得心滿意足。比如Solitude(《孤獨》)和Andata,真的是太熟悉了。
因為經常聽,有2年坂本龍一都是我的年度音樂歌手。看到第19首《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的曲目打出來,内心充滿了深深的不舍,突然意識到,這是倒數第二首了。啊,要結束了。盡管如此,仍然沒有要結束的實感。音樂好像永恒一樣。《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在輕柔的一段音符後,會有強勁的間奏。這段隻花了30秒就寫出來的鋼琴曲,讓人如此沉迷,并奠定了教授無可撼動的藝術地位,我甚至聽過它的100多個版本,當然,最喜歡的還是電影裡的那一版。
鋼琴是如此精準的樂器,如果你去聽專輯,它像數學公式一樣,清楚明白。這次聽獨奏會,從前聽過的樂曲,現在有了不同感受。我隻是靜靜地享受它,沒有想起任何人,任何事。
然後,最後一首到來了。但是,但是,為什麼隻有琴鍵在跳動,教授去了哪裡?他為什麼不在了?
He is gone,
but his music remains.
藝術千秋,人生朝露。
有幾次結尾時,他用一隻手指揮着,好像在和樂隊配合一樣,明明身體虛弱到“……太勉強自己了”。
我已經忘了他油盡燈枯,命不久矣,隻是在一首又一首樂曲裡,沉浸在時間裡的瞬間。
啊……
一個人類窮盡想象的地方,利用現實已有的未有的一切,描繪出不能确認的“真實”與幻境。
一串腳步聲響起,是他在離去,還是在走近。
11:35,紀錄片開場的時候,我正喝了一口紅茶,“緻我摯愛的樂迷朋友:……”我的眼淚流了下來,怎麼擦都來不及,結果,一直到這封信消失,我都沒來得及從頭到尾把它讀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