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就是男主在獄中割舌飙血的場景,展現手法真實到殘酷,題材和氛圍都已就位,還以為藤井道人終于願意好好講故事了,後來發現又被騙了………其實三幕中還是很喜歡工地男那個章節的。即使剛被司法冤枉為死刑犯,但依然選擇幫工友行政申訴,在工傷事件時完全超越個人利益而表現出利他性抗争的镝木,是為了維護在法律教育背景下的信念系統?還是想通過堅守正義來緩解越獄産生的道德焦慮?看到這裡本來以為會在後兩幕展開讨論這些動機,讓镝木的形象變得更豐滿。在表演方面,無論是镝木恐懼被認出來佝偻到頭深深地縮進肩膀的體态,還是面對上級時,因為未成年即入獄而保有不谙世事的純真,從中又洩出再一次對社會喪失信任而壓抑着的深深絕望,切實地砸向觀衆并能讓人為之一顫。

後兩幕就有種,反正觀衆再怎麼都能共情被冤枉的人更何況還長這樣,第二、三幕的劇情設置讓镝木的角色弧徹底斷了,特别是第二幕,除了反複強調男主的ptsd和渴望溫存外,感受不到更深層的刻畫,讓镝木徹底淪為一個形象單薄的“破碎感很強的帥哥”。(藤井道人:都給我來看睫毛彎彎的橫濱流星蜷在沙發上拉着你的手喘息啊!)不清楚原作細節如何,但像是镝木的未成年身份,在警方高層眼中是能借機展現官方對待少年犯态度一視同仁的宣傳素材,而對于镝木本人來說,成年前所不能做的、因為在收容所長大未能擁有的社會化行為反而是在越獄時期完成的,等等,切入點此時又浮現了很多個,而最後立意居然停留在“越獄後發現了世間的美好,所以不想死”……?即使走向刻闆,但其實像《新聞記者》那樣借角色之口最大程度地上價值都不會顯得太尴尬。這樣真的有種用第一幕吊足胃口,又讓觀衆被後面叙事抛棄的感覺。

裝模作樣萍了一堆,其實真心想說的是藤井道人如果真心愛當夢男的話品味能不能提高一下。你現在搞的這些表情特寫素材不會是為了讓星塵拿去各片場投簡曆吧!但實際上既不能證明他的可塑性,也沒能讓觀衆看爽。這就是橫濱流星作為演員的“正體”了嗎?真的不想承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