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劇透)
兩周前在三宅唱映後的日本電影展,看了他的《回放》,之前看過《惠子,凝視》。喜歡導演,于是看了這個月他新上院線的《黎明的一切》。

感謝@BIE别的 贈票,昨天去院線雖然排片很少,但真的好得不行。豆瓣開分7.8,已經比前幾天三号廳誇它的時候漲了些,感覺遠沒漲夠。
????
故事很簡單,是兩個患者互助鼓勵的故事。女主患有PMS(經前期綜合征),月經前會無法克制情緒失控,男主則患有驚恐障礙,出行無法乘坐地鐵、無法去理發店剪頭。他們都長期服用藥物,發病時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結果兩人離職後在一家很有人情味的、熱衷少兒宇宙教育的望遠鏡制造公司相遇。
主線沒那麼悲情,甚至不夠“深刻”。病痛,沖突,再到盼頭,更多的是碾進日常的細膩平實感。很淡,但有種被治愈的感受。

我好像懂他們發病時的感覺,雖然病名都不太一樣,但我有過焦慮軀體化。
幾年前,我像男主一樣無法乘車,總在臨行前穿襪子時手抖,毫無征兆地陷入巨大的窒息感,行動力和社會化能力清零。事後恢複,也像女主一樣刻意地請吃飯以修補拖累的人際關系,羞愧到想遠離一切人。
電影标題上的“黎明”,是很好的存在。但影片也借助觀察宇宙星系的情節,傳達出另一層解讀。
“黎明前的黑暗,是人類能夠觀測星空、以此觀察到地球日常之外更浩瀚宇宙的契機。

其實今晚我的焦慮軀體化又發生了一次。不記得上次是什麼時候了,但就像男主回憶起隻覺得“那天的拉面突然變味”。出門前,我毫無征兆地感受到自己被扼住了,渾身無法動彈,高鐵票從改簽到退票,媽媽讓我靠在她肩膀上,我沒力氣做表情,隻有大量生理眼淚。她說沒法出門的話不用勉強,同時,她并沒有幫我摘下我出門前慣例要戴上的口罩,就讓眼淚那樣浸濕它。
我有點驚訝,她在傳達一種很盡力的“我理解”。
軀體化時,我很難說出通順的句子,表達欲被掐斷,字隻能很努力地被“描述”。我打字和朋友們說。他們都太溫柔了,我的餘震很快消融,這真的是我恢複的最最快的一次,我又想起影片裡兩人一起洗車的畫面。


“要像電影裡一樣互相幫助。”
是昨天一起看《黎明的一切》的朋友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