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perfect days的純粹和清爽。它探讨着藝術作品永遠關注的問題,我們該怎樣過這一生?不僅如此,選擇過後又怎樣堅持自己的選擇? 然而電影并沒有用故作深沉或說教的方式來表達,隻是帶我們徐徐走進一個男人的幾天,讓我們旁觀他簡單的日常生活,不久下來,作為觀衆的我,已經熟悉男人接下來會去做什麼:早起時要細心的為紫光燈下的小植物澆水;坐上車時要先開一瓶販賣機買的黑咖啡;路上少不了符合今天心境的搖滾音樂;午休時吃三明治牛奶并拍攝一張今天葉間的閃閃光影;下班後去澡堂泡泡澡,然後去燒鳥店慢悠悠吃點晚餐;回家看一本小書,睡覺。休息日也許會去沖洗和整理最近拍的膠片,再光顧一下老闆娘的小餐館。與他日常規律不變的還有認真工作的态度,細心的打掃好每一間公園裡的公共衛生間。

...

他的生活其實也充滿了小小的插曲,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的Perfect Days。我們也漸漸發現盡管在這些重複的日子裡,他也不是一個呆闆無趣的人。有陌生人在衛生間角落留下三字棋的第一步棋,他也有饒有興緻地畫上下一步。同事年輕小夥子臨時請假,他也會匆匆忙忙補救。被喜歡搖滾樂的女孩親吻臉頰,他也會忍不住開心,回家放首音樂回味。不小心瞥見老闆娘和前夫擁抱,他也會和前來找他聊天的老闆娘前夫喝酒聊天,玩捉影子的遊戲……

...

然而每當作為觀衆的我和朋友開始猜測故事的下一步進展時,它們都戛然而止了,就像生活的常态。那些故事并沒有像電影中一樣繼續下去,再有幾個跌宕起伏。事件劃過生活的表面,留下淡淡的美麗或憂傷的漣漪,又漸漸散開。

...

電影留了細微的蛛絲馬迹,讓我們猜測男人是如何來到今天的生活。他有富裕的姐姐,不理解他的生活方式,有些看不上他的工作,并似乎試圖改變過他。具體過程未知,但結局是他依然我行我素,進行着他的日常慣例,聽着收藏到現在最愛的經典搖滾樂。

...

我想起幾年前在京都一家小餐館碰到的男人,他是這家小店的老闆與唯一的員工。飯菜不出彩也是耐心準備。餐館牆壁上貼滿了90、00年代在日本看過的大大小小搖滾樂現場的門票,也有些演出的照片。簡單聊聊,他從初中時就愛上了搖滾樂,也曾經組過樂隊,後來接下爺爺和爸爸一代代做的小店,繼續經營着。期間他還叫來牆壁照片上的一個搖滾樂手朋友,依然是搖滾的打扮,有着不知名的小樂隊時不時演出,他送了我們樂隊的cd。

...

對于怎樣過這一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要過簡單的一生其實說來簡單也不簡單,期間需要取舍放下和堅定的心。擁有那些完美的一天其實說來複雜也并不複雜,需要的隻是會發現和感受美好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