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皆有使命,使命是萬物奮鬥的理由。

電影《一條狗的使命》向我們講述了一條狗生命的四次輪回,是小狗貝利一生的叙述。第一世,在壞人半夜潛入主角伊森家中放火時,貝利試圖抓住壞人未果,在迅速意識到主人的情況危急時努力叫醒伊森避免了一場災禍的發生。第二世,作為一名警犬在執行任務中為保護主人不幸被打傷,因此殉職。第三世,化為‘紅娘’,為主人牽橋搭線,使主人姻緣美滿。第四世,被領養主人抛棄後,憑借印象中的氣味找到了第一世的主人伊森,并幫助伊森與初戀見面,讓伊森在失去夢想後重新燃起了對待生活的熱情。在影片的最後,貝利通過橄榄球遊戲成功喚起了伊森的記憶,并從伊森口中聽到了夢寐以求的呼喚:“貝利,貝利,貝利……”

每一次輪回的設置,讓我們深刻地體味到狗狗的使命——是主人的快樂,是陪伴。一條狗的使命,是哪怕犧牲自己小小的身軀,也要換來主人的一個微笑。這小小的生物,背後折射的力量卻無窮。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狗狗使命的背後讓我們看到的,是對人與動物和諧的向往,是對有靈性的生物的歌頌,這也是這部影片取得成功的關鍵。

使命,一個說起來或許有點沉重的詞語。它代表了多樣化的含義,不止是狗狗保護主人的信念,它或許也是戰士保家衛國血染沙場、是鄧稼先等人隐姓埋名為核試驗獻身、是面臨病毒肆虐中國大地奔赴前線夜以繼日的那些人所诠釋的責任感。使命不分大小、不分貴賤。狗狗的使命是主人的快樂,人民的使命是為了祖國。萬物的不同使命,是“使命”一詞的細胞,并最終構成了使命的整體。

社會沒有使命,隻會讓人們樹立起“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面對他人的堅守視若無睹,且暗自嘲諷其付出的不必要性。正如契科夫所說:“冷漠無情,就是靈魂的癱瘓,就是過早的死亡。”社會失去使命即失去活力,終将導緻國家的衰敗。而隻有世間萬物都牢記自己的使命,國家的明天才會更加的光明。因為國家面前,你我皆息息相關。

每一個使命的背後都有其更大的範疇,這個更大的範疇,讓世間的萬物為之付出一切,這便是使命的力量。而這無窮力量的起源是在不同的思維裡,都有萬物各自認為的重要的東西,使命就是這些重要東西的衍生物。正因為有了信仰、所以有了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