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看評論和留言,還經常跟同行說要多看留言,否則你不會知道為什麼成功,為什麼失敗。就無法寫出有互動、有共鳴、有血有肉的故事。
在開機時這個劇名叫《刍狗之血》,「刍狗」是古代祭祀時用草紮成的狗,在儀式上備受尊崇,享受着香火與膜拜,神聖不可侵犯。一旦儀式結束,就被毫不留情地丢棄,價值瞬間歸零。換個角度看,法庭審案也是一場「儀式」,法官就是儀式上那隻備受尊崇的「刍狗」,尊貴、權威和價值來自于他所服務的法律儀式。可是當秦譽為了兒子背棄法律這個「儀式」時,代表他親手終結了自己的存在意義,将自己從神壇上拽了下來,淪為一個被随意踐踏的棄物。
而另一隻「刍狗」則更為具象,就是劇中那隻流浪狗,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被遺棄的狀态,是這場悲劇唯一的、沉默的「見證者」。牠看到了真相的全貌,卻無法言語,無法作證。牠也透示了秦譽的命運,
牠的沉默,象征着那些被權力、謊言和暴力所掩蓋的、無法發聲的真相。這隻狗,就是一隻被社會遺棄的「刍狗」,是這場巨大悲劇下,最無辜、最卑微的犧牲品。鏡頭聚焦于牠,便是在提醒觀衆:「看這裡,真相的鑰匙就在這最不起眼的角落。」
所以,請不要執着于查案。如果您期待的是一出傳統的懸疑劇,專業的律政劇,爆裂的警匪劇,不斷追問誰是兇手?法律理據,警匪對決,那麼您可能會錯過這部劇真正的旋律。真正的懸念,不在于案情的破解,而在于秦譽越陷越深的沉淪。我們在劇中看到的,不是一場抽絲剝繭的「偵查」,而是一場撕心裂肺的「掙紮」。
這是一個好人如何被迫成壞人的過程,是一場靈魂的緩慢崩塌。觀衆将跟随秦譽,一步步走進他自己構築的道德煉獄,感受那種明知前方是深淵卻不得不加速墜落的絕望。
我們想探讨的,是當法律與親情這兩種人類社會最頂層的價值觀發生極緻碰撞時,人性會展現出何等脆弱與可怖的面貌。這是一部關于選擇、代價與沉淪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