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想索引派式地對照台灣與大陸的關系,但是實際上還是可以看出侯孝賢身處台灣的背景産生的政治印象。不過先不論當代政治,聶隐娘本身就是處在政治風波與家庭烏雲之中的人,在宮内她被稱為窈七,在道觀則被道姑訓練為殺手,但是實際上她并不隸屬于任何一種,卻又不可避免地與種種勢力相關聯。不可否認的是,她呼喚着某種俠義精神,政治争鬥、家庭陰霾還在延續,然則俠士卻已離去。看上去她作為刺客,其能力足以影響朝政宮廷,但是或許是出于某種情感,她并沒有幹涉太多。相反,她隻做自己所認定的事情。唯有在影片将近結尾的時候,方才叫她隐娘,正應對有隐去之意。不過隐娘的離去并不是完全地退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麼退出?”她的隐去同樣也帶着人(磨鏡的年輕人)在唐傳奇中很可能就是她的伴侶,通常的情況是生一個白白胖胖的娃娃,然後隐去行俠仗義。似乎結尾亦是戛然而止,不過這也和俠士精神一樣----最早可追溯到墨家。行俠仗義、不事鬼神、行走于荒野與宮廷之間,戛然隐去.......墨家的命運如是,然則千年以來的俠客文化亦如是。它始終是徘徊、遊走在正統朝政于小農意識之間的敵對勢力。
(補充一句,也想到《大鐵錘傳》,更多以外人的視角來看俠客,相對于當代的武俠小說,能更接近于唐傳奇,視角代表立場,俠客本身就不是凡俗所理解的hhh)
古裝、布景等等都還較為還原,個人實際上不喜歡古裝劇,或許是因為有太多粗制濫造的産品罷,不過聶隐娘相對來說還不錯。風景如畫,也是經典的侯孝賢式的長鏡頭。侯孝賢最關鍵的在于,用本來最客觀無涉情感的長鏡頭來表達情感。表達天地與人的關聯與互相作用。影片多以北方風光為主,不得不說有紀錄片水準的動人美感。劇情上少言語,多古文。
朝廷雖然沒有出現,但是卻始終牽動着聶田兩家心緒,這種情感,或許與侯孝賢、以及更多台灣人有所相通吧?俠客代表着的,并不是政治上簡單的正義邪惡、或是勢力鬥争,而是更加複雜化了勢力之間的交流,或許可以作為一種通氣口,為台胞的精神表達。這或許也是港台當代為何盛行武俠小說的原因邪?至于評分為什麼低.....現在作為簡中群體,或許也就能明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