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尋子遇仙記(1921年)
A picture with a smile,and perhaps a tear.

↑《發薪日》(1922年)
精彩橋段:人體接磚、工地直升梯、擠公交車、第一國際銀行。


↑《朝聖者》(1923年)
罪犯當牧師,教堂當法院。紳士逃犯,非紳士流浪漢。


↑《淘金者》(1925年)
精彩橋段:槍口對準、煮食皮靴、烤雞幻想、刀叉面包舞、鴨絨花舞、懸崖木屋等。


↑《城市之光》(1931年)
善良和樂觀,人性的關輝。
Tomorrow the bird will sing.


↑《摩登時代》(1936年)
一部政治諷刺片,卓别林最後默片。

1915年開始,卓别林自編、自導、自演,甚至還擔任制片和剪輯,從默片跨越到有聲片,但其最大藝術成就還是默片喜劇演員。
卓别林塑造的流浪漢形象短小、瘦弱、機靈,能引起人的同情。善良、軟心腸、富于慈悲心,有時也很狡猾、殘酷。
卓别林的電影表現小人物的心酸,悲天憫人、笑中帶淚,借着喜劇講述悲劇,具有政治性和社會性訴求,有時也嘲弄宗教。

↑與愛因斯坦合影
愛因斯坦:你的電影《摩登時代》,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能看懂,你一定會成為一個偉人。
卓别林:我更加欽佩你,你的相對論世界上沒有人能弄懂,但是你已經成為一個偉人。

↑與梅蘭芳合影
謝謝欣賞!
圖源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