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

...

...

                  ↑《最後安全》(1923)

      描寫一個小人物的心酸,記錄下早已逝去的上世紀二十年代紐約街景。

      徒手爬樓,兩手緊抓大鐘指針,高挂在半空中搖搖欲墜的一幕,是勞埃德畢生最具代表性的危險鏡頭,也是電影史上曆久彌新的經典畫面。

...

...

...

                  ↑《空城計》(1923)

      一個犯心病的美國富翁,去南美大陸附近的天堂島療養,在當地發生的武裝政變中奇遇。

      前段鋪墊比較矯揉造作,後面三個橋段(給巨人拔牙、人型自走移動式大炮、空城計)非常精彩。

...

...

...

                  ↑《真情難訴》(1924)

      結巴少年搶婚記,公路追逐戲(火車→汽車→有軌電車→摩托車→馬車→馬)位影迷津津樂道。除冒險動作外,勞埃德在本片中的表演和面部表情變化也富有層次。

      原名“Girl Shy”簡單直白,因為在叔叔裁縫鋪裡當學徒的少年,腼腆内向、害怕年輕女顧客。翻譯名“真情難訴”,因為少年口吃。

      被出版商拒絕後,少年失落自卑,上演拒愛假戲。有婦之夫手持鑽石不斷求婚,二個男人都沒有訴說“真情”。女主角年輕貌美富有,卻沒有駕馭自己命運的能力,始終處于的欺騙和控制之中。

...

...

...

                ↑《大學新生》(1925)

      青春校園始祖片、體育運動勵志片。

      在作者看來,就是“心酸”二字,徹頭徹尾展示校園淩霸(或霸淩)。

...

...

...

                  ↑《小兄弟》(1927)

      在一個有聲望的家庭裡,最弱小的兒子智擒盜匪、為父親恢複名譽、抱得美人歸的逆襲故事。自制晾衣杆、二位哥哥争獻早餐、猴子指人、求生圈套人浮艇、利用空間和道具的各種追逐躲藏争鬥等都十分精彩。

...

...

...

                  ↑《飛毛腿》(1928)

      幫助女友祖父,戰勝鐵路公司低價收購、暴力沒收馬車運營權的陰謀。大蕭條前紐約風貌,貝比·魯斯真人出鏡,勞埃德最後一部默片。

      勞埃德最後三部默片(包括《看在上帝的份上(1926))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一些現實,比單純的動作喜劇,故事更立體豐滿真實。

...

        ↑與妻子米爾德裡德·戴維斯合影

      結婚一次,三個子女。

...

      1919年,一個道具炸彈誤用了真炸彈,導緻勞埃德失去右手拇指和食指,不得不戴假肢手套拍電影。

      身高1.78米,作為喜劇演員,勞埃德長得太帥。

      總有人拿勞埃德和卓别林、基頓比較,然後對他作一番貶低。在作者看來,勞埃德的電影更美國化、更都市化、更生活化、更具現代人對喜劇的理解。

謝謝欣賞!

圖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