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點:1.水下鏡頭拍攝有難度,完成不易,效果尚可.2船體全部為搭建,工業化态度感人.3.雖然電影本身呈現不佳,但是選材角度很好.4.雖然完全沒利用好,但演員陣容比較豪華.
其他:燈光棚感很重,明顯穿幫感;攝影發揮了自己無效的藝術創想,進行了浮華、自由又不知所雲的運鏡.該怎樣才能讓導演意識到,就算将鏡頭怼在朱一龍吳磊的臉上慢推十幾秒,因為導演功底欠缺而渲染不出的情緒他就是出不來呢?
倪妮角色的啟動周期太長,節奏把控極怪.每次觀衆情緒開始上升的拐點,阿花還要再醞釀一會兒.醞釀得亢奮點過了才給重心.這是預告片最吸引人的鏡頭之一,沒能用到最好的時候.節奏問題全片存在,同樣是剪輯意識淡薄,單顆鏡頭使用目的不明确,工業化制作卻選取意識流主觀表達,個人舒适的結果是廣大觀衆摸不着頭腦.
賣了點腐和肉、賣了點女性主義、戀愛腦受衆、賣了點宏觀叙事大融合情懷,什麼都想講就會拍出令觀衆地鐵老人看手機的奇物.一條線也沒講明白.
發揮普通的影片使用角色:在劇作功能節點上死亡,推動劇作結構.
東極島使用角色:莫名其妙死一堆,也沒起到節奏、劇作任何層面上的遞進渲染或大高潮.但暴力美學,又夠不上《被解救的姜戈》的邊.
另,如何能讓導演意識到,并非在火燒人等畫面停留時長越久,就越有利于全片節奏與觀衆共感?單顆鏡頭停留越久反而會導緻觀衆出戲,跳脫巨幕的黑箱效應,很疑惑抛棄基礎常識是否是名導的傲慢?
不純粹與傲慢會經年荼毒創作者的心智.現在的觀衆具有審美意識和判斷力,以教人做人心态制造的作品大概率會遭遇冷反饋.
這個片子不僅顯得中國電影是個笑話也顯得花費四年考電影學院為了拍中國電影的我像個行為藝術家.
坐我左側的同事哥評價:英國人看了這個片子都想沖過來打人.
台詞煉句…不難看出文化水平實在有限,調用網紅口号幹癟出戲.說好聽點叫便于豔俗層級觀衆理解與傳播,實則就是沒有文化.人物扁平,節奏詭異,同時将中英日三類人種塑造得很抽象.
影視行業8年從業的兄弟如坐針氈如鲠在喉坐立難安,離席十五分鐘出去猛抽了幾根煙回來繼續哀歎.
本片最宜觀影受衆:朱一龍粉絲.
如果覺得本片極度優異的朋友,或可閱讀完《看電影的藝術》并粗淺了解完電影批評的10個角度,再做讨論,我們共同探讨他的好是否具有人文價值與深刻韻味和鏡頭創作價值.
1.任何對電影抱着嚴肅真誠的興趣的人應該恪守一條重要原則,就是判斷電影的好壞不取決于它講述的内容,而在于電影怎樣講述這些内容.—Roger Ebrt.
2.僅憑直覺欣賞通常含混且微弱,分析既不主張也不試圖解釋電影的一切.
3.一部偉大的電影能在分析中站穩腳跟,理解越深刻,我們對它就越加推崇.理解得越多,就越能完整地欣賞藝術.
4.如果我們對某種藝術形态的熱愛是基于理性的理解,這種熱愛比起主觀反映和非理性,要更穩固、持久且有更大的價值.
幕後從業者都辛苦不易,辛苦各位老師的付出、辛苦美術部門.以下僅代表我個人:
如果我花了五年時間精力籌備參與這個項目,我要去跳河.
以上均無惡意,僅肺腑之言.
如有冒犯,實在感到有一些歉意.請勿挂心,支持電影創作,誠摯祝願主創團隊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