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聽聞俄國文學,除了喪還是喪,但在看這部劇之前我還是低估它們對現實世界一針見血的能力,甚至在百年之後的今天也毫不過時。

契诃夫名作《萬尼亞舅舅》講的是精神信仰的幻滅,從另一個角度看蘊含着重建的希望:萬尼亞舅舅和他的外甥女索尼娅常年住在鄉下莊園,隻有醫生阿斯特羅夫偶爾來訪。萬尼亞舅舅日複一日莊園勞作、翻譯著述和謄寫稿子,都是為了索尼娅的父親、他的姐夫謝列勃裡雅科夫教授。對教授的崇拜,支撐了萬尼亞舅舅半生辛苦的價值,然而教授帶着新婚的年輕妻子回到莊園時,一切秩序和幻想都被打破了……

疫情時期特别錄制、倫敦西區2020年全新複排版契诃夫名作《萬尼亞舅舅》在結束演出後,又重回哈羅德·品特劇院錄制了這一五星作品。在全球大部分劇院仍處于黑暗之中時,給人們帶來一劑警醒的力量和希望。豆瓣

老本子,新演繹,幾位演員表演水平在我看來完全滿足需求,唯一讓人出戲的是教授的新婚妻子,莫名其妙的請了一位黑人女演員。契诃夫看到了估計氣得活過來。

印象最深刻的兩位當然是萬尼亞舅舅和醫生。

帥出天際的醫生對人生清醒而絕望所以天天酗酒,秃頭又矮的萬尼亞被教授打破了幻想天天憤怒,這兩位簡直是契诃夫造出來的對照組,讓你明白什麼叫人生的無意義。

生命就是個圈套,要麼你像清醒的醫生意識到人生的無意義而頹廢度日,要麼你像萬尼亞舅舅在庸碌生活的尾聲發現人生的無意義而喪失活的動力。

最幸運的,當然是你找到了人生的意義,并且立志為此付出一生,隻要這種意義是真實而有價值的。

就像萬尼亞舅舅,他一直以來的人生意義就是幫教授姐夫做事,管理莊園,修改書稿,因為姐夫的高貴而讓自己與有榮焉。而最終顯然姐夫的高貴不成立,即使成立,他的高貴也不是萬尼亞舅舅所能分享的。

全劇最高光的一段戲在我這裡是教授姐夫召集的家庭會議,他想要賣出莊園,而萬尼亞舅舅在這個會議上的質問爆發,絕望感情之充沛,讓人感同身受。

就像一個人為公司傾情貢獻了一生,在47歲高齡要被趕出公司無家可歸。

公司說:不是我要求你為公司用盡全力的,你為什麼不同步發展自己的事業啊?

倘若萬尼亞舅舅所幹的是他熱愛的夥計,當然這還算值得,倘若他隻是被教授迷惑而付出了一生心血,那這種被教授反問時候的憤怒就讓人感同身受了。

怪不得他最後掏出槍來想要崩了教授。他拿槍射擊教授的時候,他想殺掉的,可能隻是為教授貢獻一生卻被完全否定的自己。

47歲的萬尼亞舅舅,在憤怒的爆發之後,最終還是平靜下來恢複到原來的生活節奏裡去。畢竟,他也沒别的路好走了。而這一整個事故,給教授帶來的新的寫作靈感,“一個人應該怎樣度過他的一生?”

階層的桎梏,讓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大概窮人注定隻能忙碌到底,渾渾噩噩的過完一生,也許更幸福。

契诃夫在結尾通過教授之女給出了一段獨白,顯然他主旨還是絕望,在最終的最終窮人也許不得不在宗教裡找到救贖。

我們要繼續活下去,萬尼亞舅舅,我們來日還有很長、很長一段單調的晝夜;我們要耐心地忍受行将到來的種種考驗。我們要為别人一直工作到我們老年,等到我們的歲月一旦終了,我們要毫無怨言地死去,我們要在另一個世界裡說,我們受過一輩子的苦,我們流過一輩子的淚,我們一輩子過的都是漫長的辛酸歲月,那麼上帝自然會憐憫我們的,到了那個時候,舅舅,我的親愛的舅舅啊,我們就會看見光輝燦爛的、滿是快樂和美麗的生活了,我們就會幸福了,我們就會帶着一副感動的笑容,來回憶今天的這些不幸了,我們也就會終于嘗到休息的滋味了。我這樣相信……我們終于會休息下來的《萬尼亞舅舅》結尾

所以最後的問題是,人到底應該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

對自己真實,不要為世俗的目光所擾,對自己保持真實,而不是像豬一樣閉上眼睛把吃豬食當作最大的幸福,忘記自己早晚得挨上一刀。

公衆号: 基地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