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很久,《在公交車站直到黎明》終于出熟肉資源了。
全球疫情結束,沒想到是日本人首先拍出了疫情影響下的弱勢群體的生存危機。
知道這部電影,是由于今年2月份它被列入日本#2022年電影旬報十佳電影榜單#第三名,之後有個在日本的華人發的微博:
https://share.api.weibo.cn/share/370018815,4865027662153467.html?weibo_id=4865027662153467
電影看完有點失望,完全沒有當時第一次聽說這件事的時候震撼。
可能是女主角看上去太體面了,哪怕流離失所,和流浪漢為伍,似乎也還是過着有尊嚴的生活。
甚至她在公園和老年流浪漢們為伍,還玩起了去警察局扔假炸彈的惡作劇。
不了解真實的流浪生活是什麼樣的,但電影裡所展現的,顯然不是一個女人窮困潦倒走投無路的黑暗喪意,而是帶着郊遊感覺的積極感。
所以和悲劇的現實相反,電影女主角最後得到了一個happy ending的結局,也就不讓人意外了。
現實當然殘酷得多,受害者64歲,年輕時也貌美如花,但一輩子沒有好好安排,陰差陽錯,最後60多了還是孑然一生,靠打零工過活。
疫情來臨的時候理所當然的失業,沒有收入,也就沒有住所了。
從新聞内容看,她努力做到了體面,不給人添麻煩,但就這樣一個連過夜都不願意去那些能遮風擋雨的24小時營業的地方給人添麻煩的人,最後卻無聲無息的被一個精神有障礙的人砸死在了公交車站。
很多人會想起2022年在上海電話亭住着的那個女人,我曾經為她寫過一篇文章浦東被封第39天,兩位神奇女性
當時給她的定義是“一個平和的、内心坦蕩的、窮苦但自由的人。”
《在公交車站直到黎明》的女主角有點這個意思,現實中的大林三佐子可能也是,隻是運氣不好,遇到了神經病。
針對這部電影,看到了太多諸如孤獨死或者老無所依之類的營造單身焦慮的文章,但我覺得,大家可能都誤解導演了。
導演的态度顯然還是很積極的,所以女主角失去收入後的流浪生活根本看不到什麼狼狽,反而有一種冒險感。
最後那位女店長帶來的girls help girls的橋段也是滿滿的正能量。
相比較這位大林三佐子被害,可能那位男性兇手的心理狀态才是更值得我們關注的社會議題。
畢竟,在公交車過夜的人不會傷害社會。
但手裡扛着石頭随時準備砸死看不順眼的人,這種人才是社會不安定分子,需要定點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