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夜生活》的出現挺令我意外的,這是一部國内院線罕見的“城市漫步(Citywalk)電影”。尤其在商業片雲集的五一檔,它必然會是一個“異類”。整體看下來,影片調性自然、觀感舒适。不愧是之前曾寫出過《中國合夥人》《親愛的》的編劇張冀,不做大路貨,夠獨特,也有驚喜。

也許很多人還不知道,《長沙夜生活》講的到底是什麼。簡單來說,它像是在銀幕上勾勒出一條無限接近日常生活的“漸近線”——以一對長沙兄妹分别在一夜發生的故事,串聯起城市夜生活的圖景,繼而呈現出普通人平凡生活的流動狀态。和某些“一眼望到頭”的院線片相比,這個嘗試顯然是新穎的。

電影觀感上的妙,在于沒有刻意去構造傳統商業片三幕式的戲劇結構,而是散點發力,以形散神不散的叙事方式“移步換景”。我們觀衆跟随片中人物的步伐,散着步進入這個迷人的夜晚,感受着現實長沙市井生活中那微妙的煙火氣、治愈的人心溫度。

...

電影的開場就把我吸引住了。夜幕降臨下的長沙,到處人潮洶湧。晚上20點的文藝書店裡,一個穿着樸素、踏着雙拖鞋的男生,出現在哲學書籍區。他是尹昉飾演的男主景為為,活脫脫一個落魄的文藝宅男,典型的i人一個。書架另一側,是張婧儀飾演的女主何西西,陽光、外向,e人的氣質呼之欲出。

兩個陌生人在書店裡不期而遇,經過一陣子小矛盾後,何西西坦言:“這是我在長沙的最後一夜”。景為為因此相約她一起夜遊長沙,說走就走,邊走邊談。一趟浪漫的城市夜遊就這樣啟程。

想在一座城市的夜晚,與一個陌生的朋友建立關系,最好的方式無疑是相約一起去漫步街頭。街道、弄堂、大排檔,這些随處可見的日常空間,構成了本片在空間叙事上真正的主角。不得不贊歎一句,片中大量的街景實拍鏡頭,給人帶來的“親臨感”非常強。看的過程中,我仿佛和戲中人一起,看到同一灣碼頭、同一片街景。

...

在言語的推拉試探間,他們不僅走過長沙的大街小巷,還把藏在心裡的難言之隐、那些生活裡的傷心事,都慢慢說出了口。

兩人的對話裡,偶爾是真誠的謊言,偶爾是生活的感慨,偶爾是沉浮的往事,偶爾是掉書袋的詩意。其中遊離的“虛構性”恰到好處,他們探讨的兩性議題與生活難題,都被包裹在幽默與溫和的日常感裡,溫和又不失鋒利。

最讓我心生感動的,是戲中的一段互文。兩人初見時,景為為被迫要在衆人面前即興作詩。他這樣說道,言辭很美:“街上沒一樣東西我想占有/我曾遭受的不幸也已經忘記/我不會因為沒人理睬我而感到悲傷/這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人生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單純地為此感到悲傷/悲傷到不再害怕死亡……我擡起頭,望着頭頂/一個群星閃耀的夜晚。”

而這段詩背後的故事,在電影臨近尾聲的部分才逐步揭開傷痛的謎底。

...

兩人都在各自的生活中受過傷。但放掉對彼此的心防,慢慢打開自己,他們才體味到——在無奈又無常的歲月流逝中,學會重新出發有多麼重要。

這條主線故事,多少會讓我想起當年那部經典愛情電影《愛在黎明破曉前》。一次意外相遇,一場散步談心,滋生出一見鐘情的情愫。緣分,妙不可言。

...

西西的哥哥何岸(張藝興飾)的夜晚,則是電影的支線。這是一個追夢之夜,穿過文和友密密麻麻的遊客人群,何岸奔赴脫口秀小劇場的舞台。他要用一口地道的長沙方言,演出自己精心打磨的段子。

但可惜的是,段子沒能奏效。因為對原生家庭,尤其是離自己而去的父親的怨恨,他總是逃避,不願拿自己身上真實的經曆來逗笑觀衆。但靠技巧顯然無法引爆現場,隻能頻頻造成冷場。此外,方言越來越沒落、越來越無法引起共鳴,這同樣是他要面臨的困境。

當一個人始終無法得到正向反饋,肯定會對自己追夢的行為産生懷疑。尤其是何岸這樣的年輕人,他放棄按部就班的生活,選擇追夢,必然會引發父母的反對意見。在與親臨現場的父親爆發争吵之後,滿頭血痕的他講起大段的即興創作,最後撂下一句話:“這是我最後一場脫口秀”。

...

他挖出自己最不堪的家醜、落魄經曆,不惜以自我攻擊的方式,為自己的夢想劃下一個休止符。當他當衆說出自身的情感經曆,讓脫口秀源于日常生活、變得“有血有肉”的時候,反而收獲到了從未反饋到的全場大笑。被包裹在脫口秀幽默金句裡的鋒利言辭,刺痛着到場父親的心,卻也讓父子倆開始重新直面他們的關系,撫平着原生家庭的傷痕。

為了夢想,你願意做到什麼程度?夢想與現實的分野,是每個年輕人都會面臨的兩難選擇。每年有太多人被勸着“直面現實”,他們無法按自己的願意選擇職業,以及自己未來的生活。理想與現實的鴻溝間,是多少人短暫的一生——但人生終究是屬于自己的,隻有自己知道生活過得開不開心,隻有自己知道那份夢想的執念有多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張藝興在片中全程用長沙方言表演,為他加分了不少。這次表演能看出他不顧形象的輕盈感、滄桑感,演戲狀态明顯松弛了許多。

...

在兩條主要的叙事線索外,《長沙夜生活》還呈遞出一份豐富的城市夜生活圖鑒。其中的每個配角,即使戲份不多,也都有着自己的人生況味。

最終,多線人物彙集于麗姐的大排檔。“長沙人的一天,從一碗粉開始,再到一碗粉結束,嗦完粉又是新的一天”。當所有人圍坐在桌前,共同嗦粉聊天,日常的煙火氣也愈發濃郁。大排檔容納了每個人的酸甜苦辣、聚散離合。這一夜發生的事,此刻已變得不再重要。

不知從何時起,當代人的城市生活成了枯燥的“兩點一線”。城市的休閑屬性被日益消磨,留給年輕人的,是無休止的操勞與疲憊。人們在路上奔波,幾乎不會對日常的街頭巷尾投以關注。

但日常的場景,才是構成我們生活的底色。它們承接着我們歡喜與失意、落寞與溫情的時刻。在大城市漂泊的艱辛與難熬、與父母無法理解彼此的争吵與誤會、愛情裡的傷痛與錯過……所有的遺憾,似乎都能在這裡,得到一個治愈的機會。

所以我願意推薦《長沙夜生活》,因為這是一部将我們的日常生活作為主角的電影。

它講的故事,歸結起來,其實就是讓我們學會偶爾停下來,看看生活周遭的街角巷尾,發現不曾看到過的風景,重新感受城市的趣味。

可預見的是,今年會是“史上最擠五一假期”。不妨去看看這部《長沙夜生活》“雲遊長沙”,在終于可以休息的時候,抱着休閑心态,體驗下它的舒适感。

看完片後,無論你是生活在長沙,還是身處于其他任何一個城市,應該都會想走入人流之中,去感受街頭巷尾的活力,感受日常帶給人心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