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是姜文導演的處女作,由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改編。
“青春是一種猛獸般的幻覺”,莽撞卻又怯懦,莽撞是幻覺,怯弱才是常态。因此馬小軍會戴着父親的軍功章在鏡子面前裝作自己是一個戰鬥英雄;會在被警察誤抓教訓時一把鼻涕一把淚,卻又在家中鏡子前裝作威風的樣子訓斥警察;會在雨夜被米蘭追問表白内容時說自己“我車掉溝裡了”;會在餐桌上想象自己拿酒瓶紮劉憶苦,而實際上那晚大家都高興結束了聚餐。姜文在影片中對于這種細膩情感的把握十分到位,無論是在馬小軍打架還是其他各種活動中都盡數體現。
青春充滿對理想事物的幻想,因此馬小軍會幻想出自己可能從來都交集不大的米蘭,幻想自己看到過米蘭的彩色照片,幻想出自己能強行與米蘭親近,甚至影片前期主要人物于北蓓在後期漸漸無意識的淡出了影片,讓我不禁覺得于北蓓可能也是想象中的人物。在影片中想分清是真是假并不容易,或許根本沒有必要去分清幻想與現實,懵懂時代的虛實結合正是青澀少年必然渡過的一段,執着于分清到底孰真孰假并不是影片所要表現的。況且無論在幻想中多麼勇猛,義氣,受女孩青睐,終究在影片末尾在泳池裡被一腳一腳踹回了現實。電影的觀衆或許與這些人物生活條件和時代都不同,但大家的青春感受卻大有相似之處——朦胧與清晰交織,現實與幻想膠着,在莽撞與性沖動的刺激下逐步成長的過程。
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對故事并不十分重要,影片也沒有刻意表現這一時期的衆多曆史印像或者表達一些什麼看法,而是着重表達青春少年的主觀感受,這些當今看來的曆史特點,在懵懂的青春少年印象裡不過是一個個符号和标記罷了。因為這些部隊大院孩子并不算是這段曆史的參與者,隻能算是一個個青春的印記融合在了這些少年的青春。
影片的配樂是鄉村騎士間奏曲,每次再聽到這首曲子都會想起馬小軍在屋頂上漫步的畫面,會再次沉浸到影片所表現的氛圍和感覺上去,這首曲子被用到了許多作品配樂中,并不是獨有的,但陽光燦爛的日子無疑是給我印象最大的。

“我的故事總是發生在夏天。炎熱的氣候使人們裸露得更多,也更能掩飾心中的欲望。那時侯,好像永遠是夏天,太陽總是有空出來伴随着我,陽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陣陣發黑。”
正如電影的名字一樣,影片的整體色調基本都是溫柔的暖色調,這種暖色調像是真實陽光的灑落但更多的像夢境中的迷離和難以捉摸,對故事的虛實理解構建了一個平台。影片的最後畫面突然切成了黑白色調,這時馬小軍和夥伴們都長大了,他們坐在豪華轎車裡,對着有青春象征意義的傻子喊了一句“古倫木”,“青春”卻回罵了他們一句:“**。” 影片結束,陽光不再燦爛,青春對他們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