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不寫影評了,
随着生活越來越忙碌似乎早已不怎麼看電影,沒時間看文藝片,平時就随便看看點爆米花電影,不帶腦子,圖一樂,芭蕾殺姬也可以五星(雖然改了,沒後勁兒,LMAO)似乎早就忘記自己一直在期待什麼。
斷頭氣,沒抱太高期待并且帶着賭場廣告水印在線觀看的電影,看完後,幾乎可以确定是影史類型片,恐怖片前十,看過的所有Slasher Film Top 1。
當我們看到角色在飯桌上扯淡吹逼,三個人扯了三個不同的背景故事,并且它們逐漸成為電影中的現實時,就應該意識到,這是一部以類型結構為框架,進行自反的電影。
然而與驚聲尖叫和克雷文系作品不同的是,這部電影的自反框架并沒有那麼明顯,也就是說,我們并沒有看到電影中有什麼“斷腳氣”的元電影,主角團也不是拍電影的——而是,專注于充當類型化的角色,充當編劇的炮灰,又時刻充當着導演進行決策的角色。這一創作觀,直接将本片的表達層級提升了好幾級,遠超其他同類型電影。
...
最開始,經典的主角團跑到深山老林裡作死的展開,随着便立刻開始進行類型元素的雜糅,我們看到了對媒介的緻敬(膠片,DV,數字影像),看到了夢境,并不傻逼的主角團,更外顯的喜劇元素和黑色幽默的呈現,具象的對手,以及一個,(看似)突兀的結局。一切都仿佛顯得過于的點到為止,過于的反常,過于的不符合曾經看過的任何Slasher Film。
随着最後一個故事在結尾被實現(呈現),角色幾乎以一種怪異的姿态端着槍械,随後立刻轉向一個輕松并會心一笑的簡單收尾,立刻讓我想到驚世巨鳄那接近荒誕的結尾,與CG鳄魚—— 此時,幾乎可以坐定,所有的“點到為止”亦是對類型元素的解構,而史密斯則利用這些元素,在Slasher和類型電影的結構制約内,重組了我們熟知的Slasher Film,以及我們熟知的類型電影本身。
...
因為工作實在太忙,我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看什麼,但在這部電影中,我看到的是一位創作者,站在霍珀的肩膀上,極力的用一個沒多少預算的小電影,去觸碰沃霍爾《黑膠》的高度。一刹那,我突然明白了為什麼我這麼愛看爆米花電影——我隻不過是想在每日繁忙的生活中,找一個能逃離現實,進入我的舒适圈,擁抱我熟悉的類型結構(哪怕是庸俗的),人物,故事,元素,爽爽就行。此時才終于得以理解這部電影。
...
而這樣的一部以類似解構類型的電影,在我眼中,直接擊穿了類型電影的包裝,直接類型電影最本質的方法,動力觀,創作觀展現出來,仿佛從沃霍爾之後從未見過如此全面的電影。
我也不覺得以後還能有任何同類型電影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因為這樣的觀念,随着老一代Slasher Film作者的落幕在這個時代早已消失。比霍珀,尼斯佩爾,史密斯制作精良,預算充足的Slasher導演比比皆是,但不是所有人都想仔細研究”類型片的本質”這個學問。也挺合理的。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好看的Slasher Film看一部少一部,也讓這些作者和沒多少人看的電影變得格外的珍貴。
許久沒寫影評了,也不知道自己在寫些什麼,但能寫出這些文字蠻開心的,明天還要當社畜,洗洗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