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少年的時候沒看懂。看懂的時候已非少年。
電影講述了一個擁有超凡嗅覺天賦的天才格雷諾耶,為了制造完美香水而連環殺人的故事。表面上它是驚悚懸疑,實際上卻是一部深刻的寓言,映射了現代社會與人性危機。
格雷諾耶之所以聰明無敵,不在于天賦,而在于他“沒有自我”。他沒有屬于自己的體味,沒有屬于自己的“存在感”。沒有自我的人沒有弱點,不會被羞恥、恐懼、依戀所牽絆。他能堅韌不拔,冷酷如機器,執着于外在的極緻。可是,正是這種“無敵”,剝奪了他成為“一個人”的可能。他最終發現,即便制造出世界上最完美的香水,能夠讓萬人膜拜,也無法填補内在的虛無。
相比之下,一個健康的人恰恰需要弱點。羞恥感讓我們知道界限,恐懼感讓我們保持警覺,依戀與失落讓我們與他人建立關系。弱點讓人有限,但也讓人真實。沒有弱點的人,也就失去了人性。
這恰恰對應了現代社會的困境。那些本應引導我們探索自我、理解世界的途徑,逐漸被外在化、功利化:
學術研究,本來是人類感受宇宙奧秘、體會自身渺小的方式,如今常常淪為身份、績效與排名的象征;
藝術,本來是自我表達與存在探索,如今被市場和資本主導;
财富與工作,本來是維持生活的手段,如今變成比較、炫耀與權力的舞台。
心理學提醒我們:個體的欲望往往并非真正屬于自我,而是來自“他者”的凝視與期待。現代社會用事業、金錢、名譽來取代自我探索,塑造出一條條外在的“香水之路”。人們越來越像格雷諾耶,追逐極緻的幻象,卻失去了通往自我發現的路徑。
《香水》的真正提醒在于:一個健康的人,需要弱點來成全人性。真正的成長不在于獲得外在的極緻,而在于直面那個脆弱卻真實的自我。
如何在充滿“香水之路”的現代社會探索自我呢?遠離追逐,背向比較,以溫柔看向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