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電影節正像這場晚餐,桌上的食物就是電影,不管這些電影多麼故弄玄虛和虛僞,隻要它出現在這場晚宴的桌上,人們就會像Tyler對第二道菜一樣津津樂道,因為人們享受的是自己的ego在這種場合得到滿足的感覺,他們壓根不記得端上來的食物是鳕魚還是星斑。

從電影文本的本身來看,這就是對fine dining不留情面的嘲弄和批判,廚師,服務員,食客,美食評論家,一個也不放過。最後逃出升天則是對這套fugazi嗤之以鼻的女主角,癡迷于這場虛僞做戲的Tyler第一個領便當。

影片可以外延到許多與藝術相關的主題,例如某些電影節正像這場晚餐,桌上的食物就是電影,不管這些電影多麼故弄玄虛和虛僞,隻要它出現在這場晚宴的桌上,人們就會像Tyler對第二道菜一樣津津樂道,因為人們享受的是自己的ego在這種場合得到滿足的感覺,他們壓根不記得端上來的食物是鳕魚還是星斑。

這場諷刺也同樣适用于現代藝術,充斥着噱頭,過度闡釋,強行的形式革新,即使有人當着他們的面飲彈自殺,他們也會認為這是用餐體驗的一部分,并從中品出這樣那樣的滋味。這些所謂藝術品就像晚餐上的一道道菜,它們看起來是食物,卻并不能填飽食客的胃。

前中段的節奏很好,氛圍從餐廳逐漸變成客人的屠宰場,觀衆的安全感不斷被剝奪,反倒是鋪墊到後期,所有客人知道自己今晚必死無疑之後的情節設計忽然洩了氣,失去了前中段那種緩慢滑向未知深淵的感覺。但還好這種不安全感勉強維持到了影片結尾,直到女主角坐在船上啃着漢堡時,安全感才回到觀衆身上,而影片也随即落幕。

還有一個優點是空間展現地很好,整個餐廳作為密室,場景還算豐富,即使大多數事件發生在大廳,導演也把觀衆通過女主角的視角帶到了廁所,辦公室,後廚,以及主廚的住處。“愚蠢的男人”這個段落也豐富了島的空間感,客人出去喘了口氣的同時,也讓觀衆暫時離開緊張壓迫的主舞台,在開闊的空間中喘了口氣。可惜這一段落的設計虛張聲勢,主廚的自殘很變态很到位,但後續居然就這樣放過了男士們。

而從Tyler這個角色的設置可以窺見這部影片的缺點,那就是角色完全被塑造成導演想要諷刺的那一類人,除了為導演表達對這類人的抨擊以外,沒有任何用處,就是純粹的工具人,本片的真正男主角應該是主廚。

具體來說,就是角色高度符号化,把角色當靶子立起來之後再打。故事更像是一則寓言,所有的角色和情節都直接指涉某件事或者現象,完全放棄了故事的連貫性,可信度和内在邏輯。整部影片更像是一些小創意的集合,比如每道菜之間用提示卡直接硬切,把故事切割成一段段短片,從而破壞了連貫性。

類似于《悲情三角》,本片也把觀衆放在了嘲弄電影中角色的一方。而讓觀衆覺得自己站在嘲弄的一方而不是被嘲弄的一方的秘密是,角色都被或多或少地誇張化或被漫畫式地呈現,但這其實進一步加深了角色代表那類人的刻闆印象,所呈現的維度愈顯單薄。

另外還有一個小缺點是,現在的懸疑片總是喜歡把什麼事情都表現得在預料之中一樣,包括女主角殺死服務員,取得鑰匙,呼救都似乎完全在主廚的計劃中,甚至最後連她在海面看爆炸的燃料和時間點都被算好了。

總之,像《菜單》這樣的諷刺電影更像是連線遊戲,把角色和導演想要諷刺的對象一一連接起來即可,這大大限制了故事寓意的外延,一切都過于清楚和明顯。但由于創意和前半段的氛圍營造不錯,個人認為還是值得一看。評分三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