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還需要運用隐喻這樣的詞彙來描述《孤寂午後》的話,那麼鬥牛士的姿态就以一種被拆解的形式占據了原本電影試圖劃分的綿延。這會是從根本上的誤讀帶來的的極度錯位。回到史前的那種沖動、動作以及長焦中局限的身體都在銷毀一些現代的植入潛在文本乃至于純粹記憶的介入。我們無法與自身觀念割席,但在鬥牛的時刻人類不再是人類,而是一種再純粹不過的在時間中運動生命體。塞拉甚至試圖把這個生命體變得機械和僵硬,使得那種原始的肉身湧現出來(而這是純粹知覺的,電影竭力把我們排除在記憶之外)。隐喻某種程度之于電影就是胡亂裁剪柏拉圖“實在的關節”。可以說,塞拉是非常自私的,因為那些當今迫切的元素全部被他以漠然的姿态忽視,留下的隻有超驗的身體和世界的交互——他不停回到史前的姿态是一種堅持,也是一種絕對的專斷。如同那片幾乎不可見的觀衆席,僅僅在最後現身的一霎那,鬥牛士離開。
無題随想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自然的注視 我們無法回絕泰倫斯·馬力克影像的美學建樹,與法國新浪潮導演們善将圖像融入電影(如克裡斯·馬克的《堤》等)不同的是,不論通過何種介質,馬力克的影像幾乎永遠處于流動中。這種流動性在《細細的紅線》中使得馬力克動态地構建碎片化而廣闊的戰争影 ...
愛情如法式火鍋
有關陳英雄導演的《法式火鍋》去年戛納電影節便注意到這部以美食為核心的電影,當時本人事實上并無興趣,更多把注意力放在金棕榈得主《墜樓死亡的剖析》上,而本次法國電影展映又出現此片名,想到上海電影節的搶票盛況,便卡點得到好位。說來也奇怪, ...
九月末觀《奧本海默》碎筆
九月最後一天居然看到奧本海默還沒下映,立馬去院線看。有些正反打鏡頭莫名想到加速版的《閃靈》。有些地方還是很震撼的,特别是對奧本心理描寫的具象化,如同被盤問時的裸體,好幾處原子彈爆炸般的過曝鏡頭,以及延遲爆炸還有施特勞斯線的黑白鏡頭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