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差評,感覺大部分的差評都在拉着人拖進了一場奇怪的辯論裡:關于單親媽媽到底慘不慘的辯論。
後來我發現這個辯論的目的是比慘,王鐵梅她的生活環境和别的單身媽媽比起來不慘,那麼這部電影就懸浮,這不是一部好電影,而是一部樣闆戲。
我覺得這思路不對,欣賞電影的目的不是為了比慘。如果電影故事中的主角比刻闆認知中的人物慘,就拒絕去體驗其中的故事情節,我覺得這是傻子幹的事,反正我絕對不幹。
而且,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根本就不是王鐵梅慘不慘,單親媽媽該不該慘,我覺得單親媽媽都是一種标簽。
而我真心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是:我第一次在大陸電影裡,看見了多個複雜的女性角色。
比如,王鐵梅其實是一個很複雜的角色,她剛強、獨立、講義氣,幫助小葉,同時兼顧工作與家務。但同時她也有很明顯的缺點,比如控制欲強、過度保護,越過女兒去與班主任投訴對女兒不友善的同學,插手女兒的人際關系,在和小葉起沖突的時候也會口不擇言。
她絕對不是一個滿分全能至善至聖的單身母親,而正是這一點,我決定喜歡這部電影。國内終于有一部電影在講述鮮活,真實的女性了。
以及聚焦于講述人與人關系中的沖突,和解、再沖突。
兩位男性在餐桌上大搞“雄競”,但轉頭坐上專車,語言繼續暗流湧動,可小馬又給“對手”賴以賺錢生存的訂單點了五星好評。
王茉莉埋冤鐵梅沒有帶她出過國,發脾氣說長大以後自己就會像小葉一樣“戀愛腦”“倒貼”。沖突升級,母女兩人僵持不下,小葉突然滑跪般沖到茉莉面前顫抖着請求:“是我的錯,都是我的錯”。
這個缺愛的女孩為了平息沖突,願意承認自己是個“倒貼”且一無是處的大人。她的存在就是錯誤,她向坐着的王茉莉,以半跪的姿态承認錯誤。
那一幕看得我心一顫,小葉的人物活了,她那一跪,跪出了所有恐懼沖突的人們的心理狀态——請停止争吵吧,哪怕由我來為自己完全沒有犯過的錯誤,磕頭認錯都好,隻要你們停止争吵。
看得我眼淚都要流出來。
我覺得确實這部電影有許多地方值得再雕琢,但是它為國内的女性主義電影們踏出了奇妙的第一步。它接住了電影裡的每一個人,點出了龐大而無奈的“結構性壓迫”,在這種壓迫下,每一個人都有幾分荒誕,但無人罪大惡極。
它記錄了女性正在萌發的自我意識,告訴王鐵梅們不需要去以悲情的角度講述自己的故事。同時也忠實地記錄了女性内部相互之間的吐槽:鐵梅吐槽小葉戀愛腦,小葉吐槽鐵梅選了配不上她的小馬。
而這一幕的劇終,又交給我們一種更寶貴的,溫柔的覺醒态度:當一個能夠給他人鼓掌的人不羞恥。
當所有人都搶着上台,成為那個“特長”“特長特特長”的時候,還有人能在台下心悅誠服地為他人的精彩鼓掌,這就是一件美好的事,這就是比拽出一堆硬背的影評術語給差評要有愛和高尚。
面對這部電影,我這個觀衆反正選擇鼓掌。
我覺得學會鼓掌,比拽出一堆硬背的影評術語到處給差評裝逼要有愛和高尚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看完這部電影,深夜激情在線安利給劍道場同好們
昨天從道場回來就開始感冒。因為喉嚨疼摸了一天的魚,正好打開一位朋友看了我學劍道的戴面過程之後給我安利的這部電影。看完以後特别感謝在今天,在此時此刻遇見這部電影。在劍道當中充滿了讓我想放棄的時刻,也有和電影中典子學習茶道一摸一樣的經曆 ...
心理學“白闆假說”、“先天假說”之争,與Soul的世界設定
讓我特别驚喜的不僅是整部電影美輪美奂的場景、爵士樂和深遠積極的價值觀,還有Soul當中的U學院設定也符合了兒童心理學家們對兒童性格的探索。在U學院中每條靈魂都被賦予了特定的性格,集齊性格和火花之後才會被允許投放到地球的設定看似童話, ...
一位女哲學家|精神分析家的傳記片,留下的最大賣點是尼采狂熱地愛過她,難道這不可悲嗎?
整部片子都讓我挺迷的,總得來說就是莎樂美一出場,片中所有男性人物都會莫名其妙不由自主的愛上她,哪怕是她七十五歲快要死的時候來給她寫傳記的作家也有莫名的情愫。但這其實也沒什麼,畢竟曆史上的莎樂美的确帶有這樣的buff,最過分的是,電影 ...
所有生命中最重要的失去都是悄無聲息的
艾利歐的失去奧利弗坐上火車,千篇一律的矮胖車檢員揮着手,火車開啟。兩人無對視特寫,無配樂。光明節,窗外飄雪。艾利歐從電話裡聽見”我訂婚了”無穿插奧利弗生活的蒙太奇,遙遠的電話,告知而已。瑪茲亞的失去紅裙與自行車匆匆而來“我還是你的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