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很恐懼》是2023年新上映的片子,定位為恐怖喜劇(其實這裡的喜劇挺荒誕的),這是阿裡艾斯特在《遺傳厄運》和《仲夏夜驚魂》之後的又一力作。
相較于前兩部,《博很恐懼》更趨于意識流,超現實主義的拍攝風格很新穎——電影三個小時的時長,前兩個小時都在講一個焦慮症病人眼中的世界,劇情太過抽象甚至有點不知所雲,隻有在看了結尾部分才能夠理解:電影講了一個關于父親缺席、母親強烈掌控欲下的懦弱孩子,講了他成年後和母親的對弈,探讨了原生家庭和童年創傷。
電影觀感延續A24一如既往的鮮豔夢幻,就像置身于一場巨大的華麗夢境,虛實結合,現實與夢境交叉。因為大部分劇情都是博在焦慮症發作時出現的幻境,所以看了幾遍才意識到從哪部分開始進入幻想——電影幻想場景很多,而我最喜歡博在進入樹林劇團以後的那一部分場景,在舞台戲劇的催化下博進入了自己的幻想世界,這是他渴望逃離家庭但又希望家庭來救贖自己的一種折射。在這一幕裡有個戴着面具的女人,這個女人如上帝初臨一般說“隻有忏悔才能得到救贖!”面具背後我們不難猜到這是博在現實生活中的母親,我們也能意識到博的絕望,即使在幻想裡他也潛意識認為隻有向母親忏悔才能得到救贖。
這部電影很有趣,博一直在逃離母親的掌控,他嘗試離開家幾個月,找各種借口和理由避開與母親見面,即使母親用死亡逼迫他回來,他也下意識地抗拒,直到避無可避後他終于平靜地回到了那個家,假死的母親又開始義正言辭的審判!博被推着爬上閣樓,于是又一次回到了童年那段暗無天日的噩夢:在噩夢裡他見到了缺席的父親,父親已經變為巨大的陽具提醒着博對性的厭惡;見到了勇于反抗卻被囚禁的另一個自己,正在角落冷笑他不自量力。見識到一切,薄害怕從閣樓上摔下來,他親吻着母親試圖忏悔從而得到救贖。我們這時候也可以注意到,博的人生已經被母親閹割掉了,他無法面對一切,隻能抱着母親的腳踝忏悔。
電影的開頭心理醫生問他“你有沒有幻想過母親的死亡?”博認為這很荒謬。但事實上當母親死亡的消息真的傳來,他的表現是痛哭、在浴缸裡泡澡冷靜、抗拒回家參加葬禮、在剛死母親的床上肆無忌憚的和别人發生關系……他被壓抑了太久,在聽到母親死亡時終于得到了釋放!母親死亡讓他痛苦,但同時也讓他解脫,他愛母親,他離不開母親,但他确實想過殺了母親。
博的恐懼來源就是他的母親,而我們在觀看電影的時候也能體會到那種焦慮和不安,當我們看到他的生活被高清無誤的放大在母親安排的鏡頭下,我們同樣也會感覺到毛骨悚然。這位母親病态到一個什麼地步呢?小到博的剃須刀,大到他的住所,他童年的成長,少年時的早戀,甚至包括成年後的私人心理醫生都是母親一手安排,這有點類似于楚門的世界。母親一直在強調博有病,說父親和爺爺都死于初夜,而隻有自己的保護能讓博健康活着,于是懦弱膽小的博生活在以愛為名的囚籠,他的世界隻剩下母親。在博反抗之後母親會聲嘶力竭的痛哭大吼:“我為你花了這麼多錢,為什麼你要傷害我?”聽到這裡,我們可以肯定這位母親對兒子的愛已經産生了畸變。
心理學裡弗洛伊德說兒童天生有俄狄浦斯情結,即為戀母,而在這部電影裡的母親和兒子關系,應該是母親病得更重一些,她把自己的兒子逼成了奧德修斯。于是博不得不離開,在博的幻想世界裡,終其一生他都在尋找自己的精神上的庇護。
當博在母親喋喋不休的指責和審判之下選擇了弑母,這一刻連我們的心理甚至都是解脫的,感慨這個女人終于死掉了,但意識到這一結果後,我們和博一樣陷入了一種恐懼和迷茫——為什麼一定要殺掉自己的母親?對博來說,他的人格已經被母親吞噬蠶食,殺掉母親是他作為自我意識的最後一點反抗!但是博是一個精神上被閹割掉的人,無論他怎樣逃離,他的生命裡仍舊隻剩下母親建造的城堡,母親一死他也無法存活。于是在電影的結尾,他在完成弑母這一舉動後選擇了自我審判,選擇跳湖自殺。
電影的開頭是博在黑暗的子宮裡,周圍是混沌的羊水包裹着他,他的出生讓母親陣痛,這讓他從出生成長開始就是愧疚不安的;而電影結尾,博在瀕死時幻想乘着小船從狹窄的通道又一次進入子宮,在這裡他完成了對自己不忠于母親的審判。
一部意識流電影需要很大的耐心來觀看,電影中還有很多幻象的隐喻,比如水、毒蜘蛛等;以及家庭關系的投射,比如博在逃跑過程中遇到的一家人。導演在細節方面更是做的無可挑剔,這部電影希望大家也能認真觀看,确實是一部難得佳作。
我很愛你,但我想殺了你
...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