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一直喜歡的,不可能時刻都有戀愛的心動感覺,可惜總有人無法接受。這源于親密關系裡的錯位期待。
錯過同一場末班車,穿一樣款式的情侶鞋,有相同的閱讀、音樂、美食品味,兩人在最美好的21歲青春裡,命運般碰撞在一起,卻在浪漫時刻帶來的心動體驗中,一步一步走向無可奈何的分手。如此簡單的劇情卻在日本上映後奪得票房6周連冠,主演菅田将晖與有村架純更是靠此片在年底摘得最佳男女主角。
我強烈推薦情侶可以一起去看看,不是因為那種無腦甜,而是因為電影極其細膩地再現了很多年輕情侶從熱戀到分手的狀态,情侶能從中找到很多彼此的影子,從而更好地審視當下雙方的戀愛。而同時,我也很推薦對親密關系有一定思考的朋友去了解一下這部電影。因為今天我主要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這部電影裡他所呈現的戀愛行為對于我們更好的把握和處理親密關系方面的一些啟示。
1.懸浮的巧合,高調的心動
當我們讨論分手,首先要從開始在一起。沒有人能拒絕巧合,我們遇見愛情往往是從遇見巧合開始。即便見慣了癡男怨女的愛恨糾葛,這對年輕情侶的分手依然讓人感到唏噓,不為别的,為的是他們超乎常人的默契與巧合。他們都認為音樂不能用一半耳機分享,那是對混響制作的不尊重;他們都愛将票根夾在随身攜帶的書本中用作書簽;他們喜歡同一個大導演,同一本漫畫,同一類劇目;他們甚至連無聊時思考的問題都那麼地相似。然後在命運的羁絆下,僅僅一個晚上,倆人在說不完的話和分享不停的默契中陷入戀愛。就連告白,都心照不宣地選在了同一節點。
愛情最美好的樣子似乎都被導演用盡各種細節加以呈現,情侶生活的心動時刻在兩人一次又一次的戀愛場景中得以複刻。所以觀衆會在男主角那句“我的人生目标,就是和你保持現狀”的告白中,想起曾經甜蜜熱戀時同樣有過對時間停滞的渴望,也會在主人公背對背揮手告别的場景下,回憶起分手時的無可奈何而淚流滿面。
巧合帶來心動,默契讓人沉淪。戀愛若能讓人感到緣分天注定,該是一件多麼浪漫的事。每一對情侶都能在主人公密集的、貼近生活的、真實又引起共鳴的戀愛行為中感到召喚。對于普通人而言,發生在男女主人公身上的任何一個巧合,放在枯燥單薄的現實生活中,足以讓人産生命中注定的心動體驗。《花束般的戀愛》前半段像一顆甜膩膩、熱烘烘的糖,一副勢必要做情侶心動合集的紀實片姿态,将偶像劇般地“緣分降臨”瞬間烙印在戀愛的各個環節,多的是數不清的巧合,巧合得刻意又恣睢。
而當現實的光束照進來,誰曾想這顆糖化成一灘蜜滴滴流下,都成了哀愁的淚水。
步調太高,浪漫主義總要被現實束之高閣,開局太過美好,激進,下一步免不了要迎接失望。
2. 戀愛是終會散場的派對
明明相愛的兩個人為什麼最後面對面坐着,一句話都不願跟對方講,甚至連架都不願吵。影片後半段倆人貌合神離的同居生活将人拉回現實。
談戀愛還是過日子,這是一個問題。
再多心動時刻也終究要回歸社會生活,而現實的泥潭注定與漂浮的理想主義不兼容。校園情侶終要面臨找工作、父母壓力、職場生活等各種棘手問題。而這些,不是和戀人看看展、旅個行、吃一頓精緻的下午茶就能解決的。
《花束般的戀愛》告訴我們,兩個人單純依靠心動和喜歡去談戀愛,注定無法長久,因為談戀愛就像開派對,終究會散場。影片主人公的相處模式仿若多顆心動磁石串起的項鍊,看起來牢牢吸引,但中間沒有填充物,經不起真實的拉扯和甩動。畢竟兩個人的天長地久,還是需要現實生活的充盈。
撇開那些心動的幌子,不難發現,影片以一種清醒的悲觀主義态度來講述戀愛。當初說要一直維持現狀的男生會抱怨女生為什麼一直要維持戀愛的感覺,觀衆才恍然大悟,原來,百分百合拍的人是會變的,曾經相似的興趣、愛好、習慣都可以丢棄。而始終停滞在理想戀愛狀态中的女生,似乎也在追求甜蜜感覺的道路中脫離了真實的親密關系經營。
如此看來,這倆人漫長的五年時間,也隻是談了個戀愛而已。真正的親密關系,似乎從未真正建立。
3. 親密關系裡的錯位期待
一段真正的親密關系,往往要在震蕩之後的穩定中顯露出來。但這倆人,還來不及去思考與面對,就被現實壓力拉扯地滿是裂痕,這才是最無可奈何的地方。百分百合拍又如何,真正的親密關系需要經營與維護,因為随着關系的不斷增進,認知的更新與調整,個人成長帶來的社會身份的轉換,興趣、愛好與習慣終将會被改變。因此熱戀情侶那句聽上去浪漫無比的“維持現狀”,從一開始,就是個悖論。
不可能一直喜歡的,不可能時刻都有戀愛的心動感覺,可惜總有人無法接受。這源于親密關系裡的錯位期待。當一人還停留在熱戀時的情侶默契與分享時,另一個在生活的型塑之下,開始精打細算如何搭夥過日子。一個考慮玫瑰,一個思考種糧,隔閡日積月累。音樂是一個人的音樂,戀愛是一個人的戀愛。秉持這般價值觀的倆人看似有那麼近的靈魂,卻終歸是要互斥的。更何況,他們的開端太過理想主義,将這段戀愛包裹地過于美好,因而一旦出現裂痕,很難接受平凡的一面。這也是為何最後雙方哭着望向彼此,感慨我們一直很美好,就差一步。
确實,這麼美好的戀愛,就差一步可以走向最後,可是感情一旦變質,如此挑剔又自我的人格怎麼能容忍與接受。沒有現實生活的交流、磨合與妥協,他們似乎真的變成了“各談各的戀愛”。
4.警示足夠,啟示不足
難免有人悲觀地想,想保留戀愛中的美好感覺難道是一種過錯嗎?明明相愛的兩人最終要考慮結婚怎麼會在電影中成了世俗之見。在這個角度上,《花束般的戀愛》的确有缺陷,他隻悲觀地告知我們建立過程的浪漫與感情破裂的心碎,賺足了觀衆的惋惜和眼淚,卻沒在影片中呈現一段良善的親密關系該如何維系。如何而這,恰恰是一段感情關系中最易被忽視又最重要的部分。可真正有方法論啟示意義的愛情電影,又能有幾部呢?
或許這本就是人類感情生活中最大的待解難題。但在這些沒有答案的難題之下,我們或許可以轉變思路,既然維持現狀是個悖論,保留美好近乎成為一種不可能,而誰又曾限定了美好隻能以盛開的花束為唯一表現形式呢?或許對一段感情而言,不斷地溝通互動,持續探索新的感情體驗而不執拗于戀愛本身,也不失為另一種關系形式的延宕。想到這裡,悲傷或許會沖淡幾分,同片中女主人公的希冀一樣,祝願大家的愛情都能更好的維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