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兔子警官說的話直擊心坎:
“When I was a kid,I thought Zootopia was this perfect place,where everyone got along and anyone could be anything.Turns out,real life is a little bit more complicated than a slogan on a bumper sticker.Real life is messy,and we all have limitations,we all make mistakes.Which means,hey,glass half full,we all have a lot in common.And the more we try to understand one another,the more exceptional each of us will be,but we have to try.So no matter what type of animal you are.From the biggest elephant to our first fox.I implore you,try...Try to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Look inside yourself and recognize that change starts with you.It starts with me.It starts with all of us.”“在 我小時候,我認為動物城是個完美無瑕的地方。在這裡大家都和樂相處,任何人都有無限可能。結果,現實生活比起布條上的标語總是複雜了些,現實生活總是一團亂,凡事都是有限度的,我們都會犯錯。意思是,就算我們有着各種不同的差異,而當我們試圖了解更多時,我們将會更加出色。但是我們一定要去嘗試,不論你是什麼動物,從我們最大的大象,到我們的第一隻狐狸警官。我希望你能去嘗試,嘗試去讓世界變為一個更好的地方。好好看透你自己并了解到改變由你開始,由我開始,也由我們所有人開始”
一,嘗試的最大敵人就是成見
兔子愚蠢無力,狐狸狡猾,隻有食肉動物才能當警察,食肉動物就會傷害食草動物。這種成見在電影裡成為了主角的一種束縛,成為她夢想路上的層層阻力,也成為整個社會和諧的層層阻力:相互猜疑,權利争鬥,階層固化
誠然,成見是一種自我保護,就像食草動物保留對食肉動物的成見,可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就像大家知道狐狸是狡猾的,可以防止自己被騙;讓食肉動物當警察是為了各司其職,德能配位。可是,這種保護不應當成為一種束縛,成為一種不公正的開始。成見可以用來堤防但是不應該用來拒絕。瘋狂動物城裡的狐狸不是天生狡猾猜疑,他童年時期也滿懷理想,想成為童子軍的一員,可當他滿懷激情投入童子軍的懷抱時,得到的回報是霸淩與不信任,他們告訴狐狸:你就是一隻狡猾的食肉動物。如果說童年的狐狸是一張白紙,那麼同伴的成見與社會的成見就在這張白紙上畫下了他最初不會成為的樣子。
如果從心理學上說,這叫做“自我實現的預言”,可以概括為“想象想象,越想越像”——現實中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老師認為同學是聰明的可塑之材,即使老師看走眼這位同學也會在成績上高人一等;如果你對自己有高于自己能力的自信,也許自信産生的力量就能彌補能力上的不足。
可“成見”這個詞讓這種現象出現了更多的反例:
對于每個人,如果按照他人的評價的目光去生活,無異于帶上了過厚的面具,最後會囚禁了真我,在現實中無所适從,手足無措:“在我想象中你應該是這樣的”“你之前很**的啊,現在怎麼這樣了”,甚至一些無言的潛溝通與行為也會潛移默化的固化對一個人的看法
對于一個社會,如果群體間都有了彼此的标簽,群體間都運用标簽化簡易的思維去看待世界,就難免引發更多的不理解與矛盾:女性就應該照顧家庭,黑人就是野蠻的所以不值得尊重。“保有權利總是讓人感覺在前進”,保有這種成見,一個指頭指向别人會獲得一種優越感。所以“女權主義”,“種族平等”很大程度上就是反對這種“被定義”——“有人反對平等的大潮,有的人必須從某些人那裡獲得自由”,所以我們應該“不允許自己在一場我并不理解的沖突中首當其沖”
對于國家之間更是這樣的,中國在西方國家眼裡的模樣讓這個問題不證自明。
同時也值得慶幸的是在這些反例面前,都有相反的力量:每個人都在越來越嘗試“自我展開”;社會對女性和種族問題也給予了更多的包容,至少中國是在多元化和諧的道路上邁開了步子;我國也一直在傳遞的“中國聲音”也有了逐漸被國家認可的可能。
打破成見,自我定義,像一顆種子無可置疑地可以按自己的内在長成樹,不是蒼天大樹也可以有自己别樣的姿态。

二,世界複雜多變,勇敢的嘗試自我探索不應該變
不得不說,如果要突破社會運行的慣性,觀念的慣性是需要勇氣的。不是每隻鳥“每個羽翼上都閃爍着自由的光輝”,即使剛開始有“自由的光輝”也有可能被現實黯淡了光芒,即使保持了“自由的光輝”也有可能在現實中不被接納甚至撞得頭破血流。
就像兔子警官初來乍到,經曆了家長、同事、社會的種種不信任,如此樂觀也會經曆自我懷疑。
但,真正讓世界變得更好的,正是這些擁有勇氣和愛的“自由的關不住的鳥”。
在電影裡,他是《黑客帝國》裡的尼奧,聚合了Martix的不平衡點來到了設計者面前,然後在先知的幫助下讓世界沒有進入無可止境的循環,而是用犧牲換來了和平;他是《哈利波特》,每次都遵循内心愛與勇氣的指引,化險為夷,讓霍格沃茨的世界永遠保留不褪色的童話色彩;在現實中,他們是馬丁路德金,林肯,是毛澤東,陳獨秀,李大钊。
或許我舉的例子有把“打破成見”的定義擴大成“追求自由與人類進步”的嫌疑,也會給人留下勇敢與改變很可能自我犧牲的印象。但我想,這是“幸存者的偏差”,隻不過他們的犧牲是如此之大打破的成見又是如此根深蒂固才讓他們太過于閃耀而讓我們如此銘記。
而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勇敢的嘗試也許不需要那麼大的成本與犧牲。真正困擾我們是害怕嘗試的不勇敢,是走出舒适圈的不适應,是骨子的悲觀的樂觀主義。大多時候,勇敢的自我探索隻需在前進中保持樂觀和善良,不斷挖掘快樂與價值
就像兔子警官的嘗試,總是在每一步尋找開心與價值,認真訓練得到出類拔萃的成就感,交通協管也要沖業績,即使在被解雇的邊緣也要為了内心的信仰而主動出擊。她的底色是樂觀和善良:即使在群嘲中也樂觀地認為自己能做警官;她為狐狸買冰淇淋;在抓到逃犯之際選擇救助一隻小老鼠還誇了她頭發好看;幫助局長不屑于理睬的小動物找兒子。當然這些樂觀與善良也一一得到了回報。
或許有人會說,這是電影的設定,可即便是電影的設定又怎能否認也許兔子警官在電影世界中用她的樂觀善良幫助了更多人,呈現出來的隻是得到了回報的幾件事而已,而這幾件事足夠改變劇情走向。就如假定我們的人生就是電影的劇情,我們可以用樂觀和善良書寫自己的劇本,而這些善良與樂觀終将會改寫劇情的走向,隻不過有幾件事很突出我們把它定格成畫面而已。

三,嘗試?嘗試!嘗試。
嘗試?(試錯需要一定的成本和能力與決心,要不要做這樣的選擇?)
嘗試!(下定決心了,熱血上湧,感受到了眼中的星辰大海!)
嘗試。(現實很殘酷,可又如何,這兩個字已經刻在了DNA,融入了生活的旋律,to try everything)
“Real life is messy,and we all have limitations,we all make mistakes.Which means,hey,glass half full,we all have a lot in common.And the more we try to understand one another,the more exceptional each of us will be,but we have to 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