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個收獲的季節,也是個忙碌的季節,一年四季中成長起來的作物,都忙着在這個季節收獲。在本片裡,馬嘉利一直忙碌的、想要收獲的果實是葡萄,其代表了什麼呢?
從時間維度來看,葡萄從種子休眠到果實成熟需1-2年,而要釀酒則需要更漫長的時間等待,毫無疑問,葡萄的收獲需要經過長期的投入與耐心的經營。在影片中,馬嘉利為了等待葡萄的成熟,一個人住在鄉下的葡萄園裡,每天忙碌地經營着這片田地。與之對應的,則是馬嘉利毫無進展的愛情事業和孤獨的心理狀态,一個人每天在葡萄園裡一直待着,孤獨是在所難免的,但好友伊莎貝拉和羅欣一直關心着馬嘉利的感情生活,想要在這個收獲的季節為馬嘉利尋得一份圓滿的愛情果實。而愛情和葡萄酒的釀造是一樣的,都需要時間和耐心地經營,才能醞釀出醇厚的味道。導演侯麥從女主馬嘉利葡萄酒事業的收獲和對愛情的尋找開始,展開了一系列的關于愛情和人生的哲思。
在如今高度都市化、現代化的時代中,人的勞動被異化,無法為自己勞動,進而使得人的心靈處于一種無所寄托的狀态。從這個角度來說,《秋天的故事》裡展現出了一種獨特的詩意氣質——将觀衆從現代焦灼中帶回了詩意的精神家園。這種詩意來自影片中呈現出的,人與人之間那種無限的可能性——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狀态。每個人都為愛情愁思,每個人都在聊一些深入而有趣的話題,不同的人似乎都有發展的可能,兩兩之間好像都帶着一點暧昧的情愫。影片中發生了許多誤會,但大家不會因為誤會而放棄交流,放棄美好,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馬嘉利撞見了才有好感的男人跟自己的好閨蜜伊莎貝拉親吻後有些生氣、有些傷心地走開,但是在好閨蜜伊莎貝拉來找她,就又很快地進入了從前那般要好的狀态,誤會并不會影響她們純潔的關系。
“怎麼了?又不高興了?”
“沒事,我很好,我在欣賞夕陽。”
“可夕陽在你身後。”
“過一會兒它就到我面前了。”

當然,影片中南法美麗、濃郁的鄉村自然景觀以及獨具氣質的穿搭也為影片中的詩意添色不少。女主馬嘉利在這樣美麗的天地裡,她始終在為自己勞動,為自己創作,就像她自己說的:“我倒覺得自己是個手工藝家,而不是生意人”,“我不是在利用這塊土地,而是在歌頌它”,沒有内耗,也沒有虛無,人是為自己而活的,葡萄酒是自己釀造的,愛情也是出于自然而然的相遇,盡管有好閨蜜的幫助。
就像馬嘉利最滿意的,出産于1989年的葡萄酒一樣,影片中所有人物的關系都帶着一股醇厚的飄香。其中,有酸澀有甜美,既刺激也恬淡,但最終呈現給觀衆,是一種帶着時間和年齡的醇厚香味,在人與人之間恬淡的孤獨狀态中,在人間四季的終章,結出了一顆始于愛情的人生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