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看了部印度版《嫌疑犯X的獻身》。
這麼知名的IP翻拍,電影卻很冷門。要不是偶爾見有人提了一句,我都不知道有這麼個片拍出來了。
東野圭吾的原著小說非常受歡迎,之前拍過的日版、韓版和中國版三部電影,盡管口碑有高下,至少知名度都不低,都是上映前就引起許多關注。
而這個印度版,顯然熱度跟前幾版完全不在一個檔位,無聲無息就進入了流媒體,靠着機緣巧合才跟我相遇。
不過就是這樣最熟悉的陌生電影,我不但愛看,還格外喜歡寫。
因為寫推理片,不管彈還是贊,難免要複述和讨論關鍵劇情,這就容易引來劇透的指責。
而《嫌疑犯X的獻身》坐擁暢銷小說和多版電影,其核心的人物關系、作案動機、詭計手法、案情走向,早就盡人皆知。
所以寫起來也絲毫不受拘束,就算劇透了關鍵謎底,也就跟劇透楊過會斷臂、安納金會黑化、唐僧不會被吃掉、工藤新一沒變回來似的,完全無需遮遮掩掩。
而且這個印度版也沒有魔改和偏航,基本上中規中矩,按着原著的脈絡順流而下。
要說最大的改動,也就是看片前我被網評劇透的——看了這麼多改編終于迎來一個美好結局。
頓時讓我好奇心大盛,怎麼才算美好?
謀殺是既定事實,獻身也是必要手段,都坐牢了,還怎麼美好得起來?
看完電影一品,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完成得還算合格。
編劇甚至沒有做什麼劇情改動,隻是放大了原著的某個人設,不但把結局情緒扭成美好,還讓自殺的動機更有落腳點。
相應的,數學老師和警察兩個角色,也跟原著有了偏差。
原版的石神看着老同學湯川感歎:為什麼你還是這麼年輕啊。然後暗自愁苦自己配不上女鄰居。
這無心的一句,也成為湯川覺察他涉案和動機的重要入口。
而在印度版,這段情節同樣存在,甚至被特寫了很多次秃頂的老師,望着老同學還加了一句更有說服力的:你連頭發都還這麼茂盛。
可這露餡卻沒有自曝其短的成分了,徹底變成整個詭計的一環,變成誤導對手的招數。
而且其實電影在更早階段就暗示了事實。
老師處理死者,對着屍體有一句獨白:我雖然沒你帥,但我還活着。
那一刻就是讓你知道,眼前這個同樣癡迷數學的天才不是另一個石神,他的命運不會是“嘔出靈魂”。
而他的老同學,雖然一出場就是功夫高手、幹練警探,剛接案子時還有點雙雄鬥法的架勢。
但我們很快發現,這家夥骨子裡就是個逗比啊。
幾乎每場戲都要出點洋相,帶着尴尬的笑試圖圓場,不斷把氣氛帶進隔壁的無厘頭片場去。
他抓不到不在場證明的破綻也就罷了,還被女主用辣椒戲弄,後面連“樹上七個猴”級别的腦筋急轉彎都答不對,放在春晚小品,那就是年年被賣拐的命。
他跟老同學武功(沒錯,這片子竟然還有兩場武打戲,其實對老師的柔道人設更還原原著)還能比一比,腦子實在不在同一量級。
我們幾乎能聽到老師微笑下的内心嘲弄:你什麼檔次,跟我鬥智?
四五場戲後,警察已經徹底淪為工具人命運,後半部更是接替原著中某醬油角色,給老師的獻身當了動機墊腳石。
至于揭曉真相環節,當然是根本不帶他玩了,全靠閃回說給觀衆聽就完事。
所以依我看,這版本最大的改動,不是第一次有美好結局,而是第一次顔值不再是正義。
其貌不揚的數學老師不必嫉妒帥哥。他對數學的無比熱情,拯救了女鄰居,也救贖了他自己。
要說對好看的人懷有嫉妒之心的,也該是這電影的編導。是他們把原著裡最厲害的帥哥,拍成了最無害的小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