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追完過原版(沒有很好看導緻最終棄劇),機緣巧合下後來跟着up主-大物是也,過完了一遍reaction。

由于專業剪輯師缺乏醫學專業背景知識,所以想要突出的片段和剪輯出來的版本更偏娛樂化,在醫學的角度,一定程度上容易誤導觀衆(如果有聘請醫學專業人士糾正和指導剪輯就會好很多啦,雖然要求有點高,畢竟是真人秀不是紀錄片hhh)。所以真誠感謝up大物是也(按頭安利!!!)和他優秀的醫生朋友們:大白牛,王阿姨,斑馬醬,和小博(小博輸出/吐槽太少以至于沒有存在感hhh)(噢還有超級可愛的煤球????!)。這群有理想,善良,努力又優秀的閃閃發光的可愛人類在好多瞬間,治愈了我在rotation的emo,希望有朝一日也可以成為和他們一樣的人(一定可以的!)。

通過大物(工科男)的精準提問,醫學知識方面得到了專業且有邏輯的解答,同時reaction也對節目中未指出的錯誤進行了糾正,及對專業術語的補充解釋。其他方面,從師兄師姐們看待實習生們的視角,得到了很多溫暖的慰藉,一定程度上撫平了一些走在這條路上的焦慮,孤獨,困惑與自我懷疑。通過他們的分享,自己感覺不再孤單,因為他們也都是從稚嫩,脆弱,壓力,挫折和錯誤中一路成長。客觀事實就是醫學工作者這個職業需要大量的長時間的積累,這個過程需要時間,耐心和毅力,這是一條學無止境的路。

無論從觀察大白牛,王阿姨還是斑馬醬還是觀察這群實習生,我發現沒有誰最優秀,也沒有誰是完美的,原來在一個方面突出已經足以光芒萬丈了,就連王阿姨的犀利吐槽也讓我覺得光芒萬丈。當然讓人印象深刻的人都有相似點,就是從他們身上,都能看到謙遜,沉穩,和強大的共情力(除了王阿姨沒看到共情力外hhh)。

在我rotation中,我幾度因為看到病人和陪伴的家人們的難受而感同身受強忍眼淚,我懷疑是不是自己不适合做醫生,因為太容易代入情緒而缺乏專業性或者會judge病人導緻下意識區别對待。可是當我看到斑馬姐姐也無數次落淚的時候,我明白了,這也許不是一件壞事而是好事。大白牛說他自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不确定他自己能不能達到他自己想成為的樣子,不确定他為病人做的每個決定是不是最好的時候,我感到不再孤單,原來不是我一個人有這樣的想法。當我看到劉暢research和專業知識上的嚴謹紮實,但也有臨床思維上的缺陷時,和當我看到張洽和汪葦航理性和缺少人文關懷,卻有近乎完美的團隊合作能力及臨床上遇事沉着冷靜随機應變的能力時,我切實地意識到一個人有長處也會有短處,原來看似完美的人并不完美,也真正領悟到了看人要看一個人的各方面的綜合實力,成績真的不是唯一的标準(與自己和解);更重要的永遠是在這個過程中,要怎麼樣變得更好,怎麼樣幫助自己去成長,幫助自己調整自己的狀态和心态,怎麼樣面對批評挫折甚至是失敗,以及同等重要的是怎麼樣去放松和self-care。簡言之,别人的看法不重要,自己的起點怎麼樣不重要,自己隻要在進步,在成長,在勇敢,在培養自己的growth-oriented mindset,就足以在自己走的這條路上閃閃發光。“I never lose, I either win or learn." --Nelson Mandela.

還有一個有趣的收獲是,在最後一期社區科普宣講時,我沒意識到李不言的“固執”和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這個行為會被斑馬醬評價他“隻适合做朋友,但是不适合做同事”。原來這樣的李不言是一個讓人非常不願意合作的對象啊,這個視角提醒了我以後做事情真的需要be open-minded to listen to what other people's feedback. 不是斑馬醬提醒,我還自我感覺良好,因為蠻多時候我也挺“李不言”的,仿佛看到了自己在一意孤行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掩面)。

還有, 突然從小博的角度也學到了if you want to impress someone, at least you need to speak up, and let them hear your voice.

最後感謝一路上遇到的所有的善意幫助和感動,無論是見過面還是沒有見過面的,謝謝陪伴,真誠的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