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并不是很想寫一個非常長的理論文章,之後會有好友寫。其次,也不想去一一解釋世界系、拉康之類的名詞;一是因為現在越來越不相信精神分析,二也是《鈴芽之旅》的出現本身就已經造成了原有的,在不同作品中循環的世界系的崩壞——新海誠把用得好好的對象小a一拳打碎力。)

《你的名字》——《天氣之子》——《鈴芽之旅》确實是所謂的“災難三部曲”,不論是形式、内容,還是本質。即:災難尚未發生——災難正在發生——災難已經發生。(友人理解的較我更為深入,而且是在《鈴》出現之前便已預料到,頗為難得,懇請關注其後續文章;我屬于是打了一個香港——内地的時間差了)

其實之前對于動漫的疲軟很大程度上便是來源于拉康式分析。從被插入得千瘡百孔的EVA、到新海誠前兩部、再到《新哥斯拉》/《日本沉沒》之類之類......屬實是有些厭煩與疲軟了。但是如果喪失掉這一賦予意義的精神分析式解釋,那世界系動漫又将變得乏善可陳;就如同大多數厭惡《天氣之子》、《鈴》的觀衆的評價:“新海誠還擱那拍純愛呢”、“新海誠還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面呢”。其實按照世界系的理解,新海誠打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拍純愛片;或許“3.11之後再拍純愛片都是野蠻的”?(bushi

從《星》開始,新海誠的作品序列便如同被EVA釘死在了“世界系”這一标簽下。其最大特點便是男女主需要與世界隔開足夠的距離,而同時動漫中的世界也需和現實世界有足夠的距離。例如EVA、《新哥斯拉》其中的災難實際上都基本不可能發生。這一雙重距離造成了一種男女主的二人幻想世界,容易導緻,直接引用另一個朋友的話語“回避社會,或是沉浸于幻想,或是眼裡隻有/僅僅有一對一的關系讓我覺得很空”。當然,對于日本人來說或許這一定程度上式可以接受的;但3.11之後,一切便已發生了改變。我們可以發現從《你的名字》中未來的彗星隕落、到《天氣之子》中持續性的東京暴雨、再到《鈴》中已過去十二年的3.11;動漫世界中的災難正被不斷拉進,如同Suzume(女主)的公路之旅,從遙遠的九州一路回到東北,回到被抹平的原點。之前被不斷隐喻着的災難,在翻開日記本的那一刻,清清白白地展現在了我們以及女主的眼前;那被黑色炭筆/毛筆掩蓋着的所有内容,在3.11這個日期的标注下顯得不再重要,因為廢墟就在眼前,純粹的失去就在眼前。而全片我最為感動的地方也就在此處,女主在意識到這一創傷之後,愛情這一“奇迹”将其瞬間‘部分’治愈,緻使她隻愣了一秒就翻到了之後的回憶(亦是線索)。而完全治愈的方式其實也極其簡單,說出真相;讓自己完全意識到真實存在着的現實/當下。

原有的世界系在男主作為定石被釘下之時便立即崩壞,女主仍然在喪失對象的處境下繼續前進。最終雖然重建了所謂“世界系”,但此時已完全不同,男女主分别拿起了兩塊定石,同時、也一勞永逸地解決了所有問題。

但其實,又怎麼能說這不是一部純愛片呢?這樣有一個有淚點有笑點,更有真正完整的happy ending的公路片不就是我們一直期待着的,最簡單也最真誠的純愛片嗎。最為難得的,也是我最為感動的,便是我們在3.11之後十二年終于拍出了一部直面集體創傷的電影。這樣的一部電影如果單獨在3.11後一兩年出現,可能會真的很“野蠻”;但是當新海誠有準備、有預謀地在這樣一個後新冠時期擺出來,它可能不止讓人回想起潛藏心中的3.11,更會巧妙地借此舒緩新冠帶來的二次創傷。

另:可以說的細節還有很多,例如無時無刻出現的地震警報,例如兩隻貓,例如門——鳥居;當然也可以重新再做一次精神分析式解釋......但是我就想用純愛片方法寫純愛片

另另:一定關注好友(魚躍的高手)之後的理論文章,他激勵了我思考

另另另:看完之後好想再去一趟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