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隊》我是先看的劇版,在毫不快進地看完之後,我将它提前鎖定為我的2024年度好劇之一。随着《三大隊》電影版上線流媒體,我迫不及待看了一遍電影版,觀看的過程中,一直忍不住想要撥動快進的手指,或許是因為劇版和原著小說在先,對劇情基本熟悉,觀看過程中沒有激起太多波瀾。

但盡管如此,縱觀整部影片,除了少數幾個令人流淚和動容的場景之外,我依然認為這是一部平庸的影片,相比于劇版來說,要遜色很多。

在我看來,無論是劇版還是電影版《三大隊》,原本都有機會成為一部好的影視化作品。因為它的原著《請轉告局長,三大隊任務完成了》的故事足夠精彩,雖然隻有短短幾千字,但足夠令人震撼和打動人,并且有真實的故事打底,也不會陷入胡編亂造,劇情懸浮的風險和尴尬。

也正是因為隻有短短幾千字,整個故事又是轉述和概括性的,這就給影視化帶來了很多改動和發揮的空間。從成片來看,劇版24集的體量較大,新增和改動較多。電影版則更加忠實原著,并進行了适當的改編。

...

當然,是否完全忠實原著,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作為判斷《三大隊》好壞的依據。相反,如何通過編劇的改編和二次創作,将這樣一個故事更加豐富和豐滿的呈現在觀衆面前,才是《三大隊》成功的關鍵。在我看來,劇版《三大隊》做到了,而電影版跟着原著亦步亦趨,反而讓電影失色不少。

那麼,如何評判《三大隊》的好壞,在我看來,有兩個依據和評判标準。一是是否精彩地講述了一個破案追兇的故事,在原著中,破案追兇的細節并不多,如何一步一步尋找線索,最終緝拿兇手,精彩地呈現這一段漫漫追兇路,這或許是作為一部懸疑劇最重要的使命之一。第二是是否對人物進行了深度的挖掘。我們被《三大隊》打動,最主要的原因是被主人公程兵的堅持而感動,那麼是什麼能夠讓程兵一直堅持,作為逃亡的兇手,又經曆的怎樣的人生境遇,或許隻有将這些進行深度挖掘和探索,才能真正實現《三大隊》在故事和立意上的雙重刻畫和升華。

看完劇版和電影版之後,我認為劇版很好地做到了以上兩點,雖然有部分情節顯得過猶不及,但電影版,在以上兩點上都有所欠缺。而這也是劇版我覺得24集不夠看,電影版喜歡不起來的原因。

...

首先,我們來談談關于懸疑和破案部分的完成度。劇版在懸疑和破案部分完成的比較出色,首先在程兵和三大隊進監獄之前,用了很大篇幅描述抓捕兇手的行動,這就給後續做了很好的鋪墊,兇犯狡猾兇狠,心思缜密,才有了後續艱難的追兇過程。這一下已經提升整個影片在懸疑部分的比重。

而進入到正題的四年追兇的過程,是整個劇集花費篇幅最大的地方,也是最為精彩之處。程兵沿着兇手走過的路,環環相扣,一步步接近兇手的過程。為了增加可看度,編劇還增加了“察邦”和黑幫曆險的情節,以及倒賣“原石”的線索, 這在原著中沒有的部分,最後竟然将兇手的逃亡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可以說在整個破案追兇的部分,既有精彩的曆險經曆,也有抽絲剝繭的刑偵過程,還有遠赴東北的孤膽堅持。

當所有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的時候,這樣一段萬裡追兇的過程,不僅驚險刺激和精彩好看,而且已經将人物刻畫的精彩和深入人心。

反觀電影版,電影版有意用了比較樸素的手法,而且非常忠實原著,通過追兇地點的轉換,重點呈現了程兵如何通過做各種工作,在各種工作身份中,不斷摸排和排查。

當影片的時間已經過去一半了才開始重新追兇,要細緻的表達環環相扣的破案過程,已經不可能。所以影片基本按照原著的叙述,輾轉各地,轉換身份,用最原始的方法尋找兇手。這種樸素的拍攝方法,增加了電影的可信度,卻弱化了電影的可看性,而且說實話,看完電影,似乎也看不出程兵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将兇手抓到的。這在懸疑和節奏上已經大打折扣。

這也是為什麼在看電影的過程中,一直想要快進的原因,除了地點轉換,幾乎找不到破案追兇高潮叠起的過程,難免讓人昏昏欲睡。

...

而在原著中,其實除了程兵是主角之外,兇手王二勇其實也是主角,因為原著中叙述了王二勇,如何變換身份,逃亡、娶妻生子的描述,這也給呈現兇手的複雜性提供很好的窗口。

劇版的《三大隊》,在人物形象的刻畫和人性的探索上,可以說做的都比較出彩。首先對于程兵,電視劇有意避開了他的完美形象,把他更加塑造成了一個普通人,比如剛出獄時那種畏畏縮縮的形态,在校門口等女兒以及最後與女兒和解的過程,這其中呈現的是一個普通人程兵,而在夜總會打傷富二代、官二代,則呈現了一個嫉惡如仇的警察形象。

總之,在電視劇裡,程兵是一個有着愛恨軟肋的警察,而正是這樣一個形象,才使得萬裡追兇這件事本身變得更加打動人。

除此之外,劇版《三大隊》着力刻畫了一個狡猾陰狠的兇手形象,冷靜克制的兇手,才能夠逃亡十幾年而不被抓到。一面是逃亡,一面是追兇,兩個強者的較量,無形之中增加了整部劇集的張力。除了兇手,劇版毫無疑問刻畫的是一個群像,三大隊的群體形象,他們沒有像電影版一樣完全退出,而是退出又加入,一直到最後完成任務,這樣的群像戲,其實刻畫的還不錯,至少三大隊的幾乎每一個人都被人記住了。

當然,在群像戲上,七叔的塑造也是相當成功,他成了程兵追兇的一個錨點和支點,也是一個精神力量,但同時中風後一直說的“好好生活”,又将普通人的人生刻畫的更加真實,每一個人經曆過人生重大變故之後,都會對生命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正是這樣一群群像,集體塑造了一個豐滿的三大隊中的每一個人,尤其是程兵,他不再是隻會追兇的孤膽英雄,他變得更真實,更有層次。而電視劇的最後一集,程兵與王大勇之間的對話較量,在對話中回憶逃亡與追兇的幾年,可以說是整部劇集對于人性探索的升華。

兇手在對話中開始審視自己,程兵在追兇過程中,對生命和追兇的意義的體悟,一切都水到渠成,讓人看完之後,既唏噓不已,也如鲠在喉,在人性的探索和追問上,劇版《三大隊》的最後一集可謂神來之筆。

很多人對于劇版和電影版,都會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會覺得電影版忠實原著,用更加樸素的手法,老老實實的講述了這個三大隊的故事,真實之中更顯得動人和震撼。有人覺得電視劇版,注水太多,而且很多情節有些爽劇的嫌疑,比如程兵出獄之後,一路遇到的都是小弟貴人相助,以及後面竟然和兇手的女兒發展成了一段暧昧的父女關系等等。

影視化文學作品,本身就面臨着取舍和二次創作的選擇。在我看來,無論是取舍,或是二次創作,電視劇版《三大隊》都更具有吸引力,而秦昊演繹的程兵,也更像是生活在現實世界中,張譯演的程兵,更像是生活在我們的想象世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