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貫的宮崎駿的畫風、作風,繼上次看完《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之後,有點害怕這種意象過多的感覺,雖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如果沒有核心清晰的主幹線,便有可能産生出指數級别的哈姆雷特(也有可能隻是自己認知不夠?)。而《幽靈公主》主線非常清晰,正如我愛看他的《哈爾的移動城堡》和《千與千尋》等等,雖說還是有部分沒能在第一遍看懂,但是主幹上導演想傳達的意思get到了,剩下的意象的抽象,就留給觀者一定的想象空間了,很好。

說回這部電影呢,看完最大的感受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宮崎駿在創作過程中融入了很多他自己想傳達出來的思想,跟曆史、價值取向、人類命運共同體息息相關,跟《千》、《哈爾》有一貫的作風。

影片中人類和神看似對立,實則在磨合中走向統一,誰也不是一座孤島。人類陣營處有四類人吧,一類是男主,屬于是救世主、旁觀者(上帝)的身份,當然影片中假借受傷之意,療傷這一動作不僅拯救自己,也拯救人與自然的關系;一類是幽靈公主,她最特殊,小時候人類與自然對抗之時,人類為了活命,她被當做誘餌抛棄,所以特别痛恨人類,但以為她本質也還是人類,男主此時就可以利用其作為溝通人與自然的橋梁、突破口,使得走向統一有充分性;第三類是煉鐵廠女主事,這裡可以引申為一開始為了所謂的經濟效益,放棄了自然環境,甚至想把自然吞并,淩駕于自然之上,顯然這樣是不可能的;最後一類歸類為皇帝手下的人(包括那個一開始好心幫助男主的和尚),這裡設置的意義在于什麼呢?難道是想體現人性?煉鐵廠因為有鐵在前,可以對皇帝來的親信拒不歡迎,使得煉鐵廠可以像一個桃花源一樣的存在,在這裡吃喝不愁,隻要有經濟效益,什麼都不用管?這裡還有女權的強調,宮崎駿特意點出煉鐵廠是女主事,在這裡,女性不靠男人自己也能吃飽喝好,有種強化女性弱化男性的感覺,不知道為什麼要設置這一點,我覺得對于整體情節沒有影響,而且沒有深入探讨這個事情,隻是表面功夫,顯得有些多餘,遠遠不如《好東西》展現的好,這裡值得再商榷。

自然(神)這邊,大概也可以分為四類,一個是山神,山神最後被強調為不存在生死,是一種狀态,煉鐵廠為了經濟效益徹底破壞了環境,使得整個生态系統崩潰,森林消失,所以山神在這裡可以理解為“生态系統的穩定性”?不知道有沒有把他狹隘化。剩下的分别是山犬、山豬及猩猩等其他,這裡也還有男主的坐騎鹿,我覺得他們都可以象征一類事物,也可以是一類陣營,在各個物種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