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媽兄弟姐妹五人,小姨就是理發的。看這部電影簡直像在提醒我不要忽略了小姨的一生。

如今的理發師有很多時尚的叫法,與我的小姨,也與影片中的阿蕊無關。她們關心的是自己的手藝能不能留住客人,讓他們願意一輩子都把自己的頭發交給她打理。

我的祖母年老體衰行動不便時,小姨也曾像阿蕊那樣上門服務,為老人家收拾得清清爽爽;像阿蕊那樣的連家店,我小姨也有一家,直至今日依然在營業,雖然她也六十多歲了;和阿蕊一樣,小姨每天也把自己收拾得整潔精神,甚至連她們燙的發型都差不多;和阿蕊一樣,小姨也熱情爽朗,擅長與客人聊天,與老客熟絡得仿佛一家人;和阿蕊一樣,每次見到我們,小姨總會熱心地提醒我們,頭發該剪或該燙了,雖然我們已經很長時間不到她店裡去……

老一代的人,有自己為人處世的準則,不願意人生就隻剩下掙錢。阿蕊的理發店,是她與外界聯絡的據點,在這裡她感受到自己被人需要,也真真切切地看到自己的勞動會令客人煥然一新。她願意為那些老客一直理發,直到自己老得拿不起剪刀。也許,我的小姨也是這麼打算的吧?

影片像一支輕輕吟唱的歌,像一條緩緩流淌的小溪,溫柔,親切,清澈,美好。阿蕊的三個孩子,大女兒阿玲離婚了,因為她忍受不了丈夫太好心腸,為了朋友甯願家人吃苦受累;兒子一直在創業,一直在失敗,也許還一直在啃老;小女兒被男友劈腿,媽媽沖到台北想要告訴她,卻又怕傷了她的心;前女婿阿川常來光顧,陪伴她的時間也許比兩個女兒還要多。

她期望阿玲能和阿川複婚,然而他們各自有了自己的歸宿;她盼望兒子能争點氣,然而他多半一輩子都這麼平庸了;她希望小女兒能過得幸福,然而誰又知道幸福這條路到底在何方。她真正能做好的,也隻有自己了——服務好每個顧客,不論老的小的,力争讓他們滿意。為離世的許醫生理最後一次發,将他最好的形象留給家人;為忙于種田的青年理發,讓他有時間多回家看看父母;為春心萌動的高中生剪出他想要的發型,又心疼他被迫失去這發型而流下的淚水;為滿百天的寶寶剃去胎發,笑稱她已為這家人理了三代的頭發……

如阿蕊這樣的老一代手藝人,将漸漸退出時代的舞台,但他們兢兢業業的敬業精神,與人為善的處世準則,更看重感情的價值理念,值得代代傳承。